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资讯  资讯

动态|传承“汉服风华”,北大附中海口学校实践活动厚植文化底蕴

身着色泽明丽的汉服,轻挽衣袂,一针一线地认真刺绣……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的课堂里,10名身着汉服的女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手持针线,为手上的“汉服娃娃”缝衣裳。

这是北大附中海口学校2020年秋季实践周的项目之一,名为“汉服风华”。活动期间,学生通过制作汉服娃娃、身穿汉服展示并制作小视频以及制作汉服研究的手抄报,充分了解汉服知识。“汉服娃娃”身高约10厘米,便于拿捏和操作。参加活动的均为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

“做汉服娃娃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汉服文化。”该校指导老师王靖婷在活动中为同学们讲述平针、回针、藏针等缝纫针法,并结合自身数学学科的专业性,将三角缝法嵌入制作过程,增加汉服美感,同时让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服装的朝代变化,学生们身着的汉服以及制作的汉服娃娃造型涉及晋朝、唐朝、宋朝、明朝等朝代元素。

活动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学生李晓艾为汉服娃娃们设计发型,许若言则为同学们梳出古装发型,让大家的汉服造型更加唯美、生动。

“活动让我更加近距离了解汉服文化。”参加此次活动的初二年级女生刘赫然说,虽然网络上身着汉服的人多,但像这样近距离接触汉服、穿汉服、制作汉服娃娃,仍然让人受益匪浅。

该校校长赵豫桥介绍,此类活动项目旨在尊重孩子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自学校办学以来,实践周项目已经连续举办5轮,每年春季、秋季各一次,其中今年的实践活动项目内容最为丰富,在保留沙漠探险等广受学生、家长喜爱的项目基础上,还设置了《长安少年——西安历史文化探究》《蜀道星程——大凉山彝族艺术探秘与活化之旅》《寻梦贵州——观天探地》等项目,让学生有机会探秘古都、感受蜀道彝风、走近“天眼”、穿越沙漠、体验渔民赶海并制作标本,在研学过程中增长见识、拓宽思路,培养爱国情怀、独立意志、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

编辑 :肖卫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