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资讯  资讯

海南自贸港文明实践论坛考察团点赞海口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

“海口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得很实”“实践所拉近新时代文明与群众的距离”“本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极具特色”……

5月27日上午,首届海南自贸港文明实践论坛暨志愿服务培训班系列活动在海口举行。中央文明办相关业务负责同志、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海南省内外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优秀代表们,实地考察了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美兰区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秀英区施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纷纷点赞海口市文明实践创建成果。

考察团在红旗镇道崇村参观。陈卫东 摄

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五乡”文化激活道崇记忆 家门口文明实践阵地让村民从受益者变传播者

从海口市区出发,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后,考察团抵达首个点位——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走进该实践站,一件件富有当地特色的乡俗文化展品、一个个最美农民代表故事展示、一碗碗清凉解暑的绿豆汤,瞬间让人感到精神振奋。

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位于琼山区红旗镇道崇村,占地面积共43亩。为建成独具乡土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琼山区围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激活道崇记忆,结合乡音、乡情、乡艺、乡味、乡俗“五乡”文化,整合闲置小学,打造综合服务的“百姓之家”,建成全省首个全竹结构“大礼堂”,让道崇的文化记忆在新时代中迸发盎然生机。

“把闲置小学空间打造成村民家门口的文明实践站,这个阵地用得好,把乡村文化习俗和独特的工艺品、美食等等融入实践站,很走心也很务实。”江苏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综合科副科长陈玉珠点赞称,道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透出浓浓的乡情乡味,结合当地特色,让人记得住乡愁。

她认为,这里的布局和各个展示室的物件都体现出老百姓从受益者变为传播者,他们在这里既可以回味乡俗乡情,又可以通过自己特色的手艺,制作手工艺品和美食把自己家乡的特色民俗文化传播出去,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她也会把这个经验带回去,参考和学习。

白沙黎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徐瑞吉则表示,此次从白沙到海口学习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没有白来,道崇村“五乡”文化和老爸茶,均极具当地特色,让他学习良多,为白沙今后文明实践工作带来启发和思考。

考察团在三江镇参观。陈卫东 摄

美兰区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靠近学校和卫生院且功能齐全 省内外嘉宾点赞管理规范、贴近群众

青灰色的砖墙、平整的广场、宽敞明亮的大礼堂……来到实地考察第二站,大家纷纷感觉到,与第一站琼山区整合闲置资源不同,美兰区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一处新建且功能齐全的文明实践场所。

据了解,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于2019年5月落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靠近学校和卫生院,设有文明礼堂、长者乐园、健康中心、活力之家、知识驿站、七彩小屋、青少年活动室、人大代表之家(志愿者之家)、文明讲堂等9个功能室。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镇实践所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配备专职管理人员6名,负责实践所的运营和管理、组织和收集群众需求,在美兰区委宣传和实践中心的指导、支持下,扎实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考察团现场观看三江文明实践行动的短片,参观居民健康生活宣传室等,对该实践所齐全的功能连连称赞。

正在文明实践所一间娱乐室与乡亲下象棋的三江镇居民周成介绍,在文明实践所建成投用之前,居民下棋娱乐往往在室外空地,而如今不仅可以坐在室内吹空调,还能喝矿泉水,大家心里喜滋滋的。

“礼堂把椅子拿走后就变成了羽毛球场,功能多着呢,大家的文化娱乐生活明显丰富起来了。”周成笑着说。

河南省项城市关爱老年人协会党支部书记宋红昌表示,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服务项目做得很贴近群众,而且管理比较规范,结合了当地的特色和村民的实际需要来满足群众文艺娱乐活动,值得借鉴。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的张琳晗参观后,同样对该实践所赞不绝口。

“这里功能丰富,而且特点鲜明,特别是方便周边群众可以就近活动,拉近了新时代文明与群众的距离,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重点。”张琳晗说。

考察团在石山镇参观。陈卫东 摄

秀英区施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火山石斛园打造三展区 老物件和文娱表演反映本地文明实践特色

看过琼山区丰富多彩的“五乡”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美兰区功能设施齐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后,考察队伍一行穿过一片郁郁葱葱的火山荔枝林,来到了当天最后一个点位——秀英区施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刚一下车,所有人就被身着红色民俗服饰、用本土民俗乐器演奏的村民所吸引,纷纷驻足围观聆听。这是一支由当地村民组成的八音表演队,队长邓镇荣说,当地政府在支持他们传承传统八音文艺和琼剧表演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如今他们表演队常会参加惠民演出和进行日常的演艺训练,文化生活多彩,大家心情也更加愉快。

秀英区施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于施茶村火山石斛园,该石斛园位于施茶村委会吴洪村民小组,占地200亩,由海口施茶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6年打造。

园区设有“施茶人家”馆、种植区、农产品展厅三个展区,其中“施茶人家”馆占地235平方米,展示火山人家生活劳作所使用的老物件,通过展板介绍了施茶村的由来、基本村情、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工作;种植区占地200亩,种有200亩仿野生种植的火山金钗石斛,采用中伊合资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及手机可操作的智能喷灌设施,是石山第一个采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用于生产管理的示范基地,能够实现在控制成本同时有效提高品质;农产品展厅占地283平方米,陈列了合作社研发的系列石斛产品,主要有石斛鲜条、石斛盆景、石斛饮片、石斛酒等,并正在对石斛化妆品等衍生产品进行研发。

“我觉得这里无论是‘施茶人家’馆展厅内摆出的村民用的老物件,还是有冲击力的八音表演,都让人看到本地文明实践的特色。”四川省绵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赵方嵩表示,通过老物件留住乡味,传扬老器乐表演也反映了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施茶村的石斛种植园。张茂 摄

专家:海口工作做得很实,站和所选址贴近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

考察完海口市三个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后,国内知名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祖平表示,海口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得很实,特别是对实践站和所的选址方面,印象深刻。

比如,美兰区三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选在学校和卫生院周边,这里人流量比较大,便于群众参与。

“我们实践所就要建在群众的身边,让群众就近就便地参加活动,接受服务。文明实践所里的各种活动,包括体育、文化、阅读、亲子教育等等,都是群众需要的。要经常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成凝聚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阵地。”张祖平说。

此外,海口琼山区的“我是能人”项目也得到张祖平的认可。他认为,“我是能人”项目首先要有一个能人带动,把能人选出来,以后能人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然后常态化地开展活动,把活动慢慢就变成志愿服务项目。

“昨天我看到一个点也很好,他就在一个红色景点里面依托景点开展活动,由小朋友来做红色宣讲员,就变成一个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上午的参观,我们能够感受到老百姓在这里生活得很幸福。”张祖平说。(党朝峰 王康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