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资讯  资讯

他山之石 | 照亮归途的灯愈明愈暖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扎实推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照亮救助对象归途的灯,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温暖。

体制机制改革凝聚了合力夯实了责任

2019年2月,自治区“两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健全救助管理体制机制、提升救助服务能力水平、落实救助管理各方责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明晰界定各职能部门职责,细化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源头治理职责和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了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体制机制。

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完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厅际联席会议机制,由自治区政府分管副主席担任召集人,增加自治区党委政法委、消防救援总队、市场监督管理局、外事办和机关事务管理局5个单位为成员单位,有效实现部门协同联动,及时处理需跨部门解决的问题。

将救助管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以绩效考评“指挥棒”推进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各级民政部门也普遍建立健全了部门负责人定点联系制度,进一步落实救助管理责任。

理顺体制,激活机制,确保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在推进中提升,在提升中拓展。2019年以来,全区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1205人次,救助流浪未成年人2780人次,护送返乡5906人次。今年上半年已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万人次,其中,流浪未成年人379人次,无身份信息人员6450人次,护送返乡1180人次,帮助784名长期滞留人员回归了家庭,为372名滞留超过3个月的人员落实户口安置。

攻坚克难强化对救助对象的民生保障

广西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针对救助管理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广西接连出台系列举措,不断提升救助管理实效,切实帮助救助对象摆脱人生困境,回归温暖生活。

——加强滞留人员寻亲送返工作。针对救助管理站长期滞留人员寻亲难问题,转变以往“重救助”“轻寻亲”的思路,以低安置率、低滞站率、高周转率为目标,全面加强滞留人员寻亲工作。2017年以来,共为长期滞留超过7天的受助对象采集DNA血样5600余份,在全国人口信息库统一进行人脸比对9774人次,帮助3435名长期滞留人员成功寻亲。南宁、柳州两市组织精干力量成立寻亲工作专门小组,长期滞留人员入站24小时后即启用寻亲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护送返乡。

——畅通滞留人员落户安置渠道。针对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渠道不畅问题,自治区民政厅、公安厅出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寻亲与落户安置合作备忘录》,规范了落户安置流程,打破政策壁垒,对落户安置对象、地点和办理流程等作出明确规定,为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提供有力依据。目前,全区已累计完成户口安置1288人,全部纳入国家特困供养范围。

——加强对返乡人员的基本生活救助保障。针对保障返乡人员基本生活难,各级民政部门不断完善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纳入社会救助体系,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压实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家庭的回访、监护责任。

——多部门同时施策立体救助。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各项保障衔接难的问题,自治区积极开展多部门协作,明确由卫生健康部门为流浪乞讨人员设立定点医疗救治机构,由人社部门开展就业援助月等公共服务专项活动,由教育部门做好返乡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入学、教育矫正,由司法部门积极开展救助对象权益保护法治宣传,为有需要的对象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综合施策,高效率解决了返乡受助人员在社会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方面遇到的难题。

专业社工为暖心救助铺垫精神力量

因家庭关系紧张、精神受到刺激,丁某流浪街头。被送到桂林市救助管理站后,他多次自杀未遂。救助管理站专业社工及时介入,用专业的心理辅导和社工方法,引导其一步步走出心理阴霾。20多天后,丁某脸上有了笑容,还说出了家里地址。救助管理站马上联系其家人。当看到丁某和父亲紧紧拥抱在一起,工作人员终于放下心来。

这是桂林市救助管理机构引入专业社工实施心理救助的一幕。

2015年,广西在全区救助管理机构推广心理救助服务。2019年,全区投入近千万元,为21家救助管理机构引入了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在日常救助管理中加入心理救助环节,社工通过对受助人员行为特点及背后动因进行分析,运用心理学方法,获得受助人员信任,帮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使其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得到积极改变,从而为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奠定了基础。

自治区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专业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管理站内照料、街面巡查和教育矫治等工作,不断延伸救助链条,提升了救助服务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争取更多公众为救助管理增砖添瓦

让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参与救助管理工作,营造政府、社会、家庭共担责任的良好氛围,有助于为救助管理工作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今年6月19日,广西14个市、76个县(市、区)民政局和救助管理机构以“大爱寻亲、温暖回家”为主题,开展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开放日”活动。当天,共布置宣传展板及横幅130余个,吸引近8000人到场参与,发放资料3.2万余份,有效提升了救助管理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

广西各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学校师生、热心市民、爱心人士走进救助管理机构,现场参观、座谈研讨、观看宣传板报和录像,全方位、多视角展示救助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采取在公园、广场、商业区等设立宣传点,宣传车巡回播放、发放宣传单、制作宣传展板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救助管理工作法律法规,普及救助管理工作常识。利用云直播、微信、QQ等现代传播方式,让大众直观感受救助寻亲的工作成效。将救助管理与扶危济困、关爱老幼的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开展宣传,并寓教于乐提高群众参与度。组织公益组织及志愿者到主要街区、桥梁涵洞和公园等流浪乞讨人员聚集地开展救助劝导活动,设立宣传点,开展现场咨询、志愿服务等。

这些丰富多样的“开放日”活动,有效增进了公众对救助管理工作的了解,提升了公众对救助管理相关政策的知晓度,从弘扬传统美德的角度深化了人们对救助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把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之网越织越大,把通往他们家的方向的那条路越拓越宽,把照亮和温暖困难群体心灵的那一盏灯越拨越亮。

END

来源:中国社会报

▶ 学起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用典

▶ “三亚”为什么叫“丹阿”~~“认识地名 走近三亚”告诉你

▶ 我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验收初步通过

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

三亚市民政局

有温度的便民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