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民生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半年度报告摘要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1半年度报告摘要

  1.1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1.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3本半年度报告于2021年8月27日由本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会议应到董事18名,现场出席董事6名,电话或视频连线名,副董事长张宏伟、卢志强、刘永好,董事史玉柱、吴迪、宋春风、翁振杰、刘纪鹏、李汉成、解植春、彭雪峰、曲新久通过电话或视频连线出席会议。应列席本次会议的监事9名,实际列席9名。

  注: 1.根据《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财会[2021]2号)规定,本集团自2020年度起对信用卡分期收入进行了重分类,由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重分类至利息收入,相关财务指标比较期数据已重述。

  3.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等规定计算。在计算上述指标时已经考虑了发放优先股股息和永续债利息的影响。

  8.减值准备包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减值准备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减值准备。

  11.拨备覆盖率和拨备率指标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的规定执行。本报告期末,本集团及本行适用的拨备覆盖率和拨备率的监管标准为130%和1.8%。拨备覆盖率=减值准备/不良总额;拨备率=减值准备/发放和垫款总额。

  2.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是以代理人身份,代表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本公司H股股份合计数;

  3.2021年4月29日,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并分别签署一致行动协议《解除协议》。自《解除协议》签署之日起,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方集团有限公司不再有任何一致行动安排。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前10名境外优先股股东(或代持人)持股情况如下表所示(以下数据来源于2021年6月30日的在册境外优先股股东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持有本公司5%以上境内优先股股东(或代持人)持股情况如下表所示(以下数据来源于2021年6月30日在册境内优先股股东情况):

  2.“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资金”存在关联关系。除此之外,本公司未知上述境内优先股股东之间、以及上述境内优先股股东与前十大普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属于一致行动人的情况;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本行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总行党委、董事会的工作要求,围绕“民营企业的银行、敏捷开放的银行、用心服务的银行”的战略定位,以“客户、负债、风险、合规、改革、战略”为关键点,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使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坚定走稳健可持续发展之路。

  经营效益方面。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65.56亿元,同比减少18.97亿元,降幅6.67%;实现营业收入877.75亿元,同比减少103.33亿元,降幅10.53%。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本行积极落实国家减费让利政策,严格执地产行业信贷调控政策,新发生定价下降,加大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优质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投资收益率下降,息差收窄,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35.33亿元;认真落实监管要求,压降非标准化投资,其中非保本理财、票据资管投资已全部结清,相关非息收益同比减少45.77亿元;债券市场整体震荡,缺乏上年同期的交易机会,债券价差收益同比减少28.34亿元。

  报告期内,本集团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和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76%和10.43%,同比分别下降0.07和1.05个百分点;基本每股收益0.56元,同比减少0.05元;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每股净资产10.86元,比上年末增加0.36元。

  业务规模方面。报告期内,本行改革转型持续深化,客群经营扎实推进,业务结构加快调整。资产端,在促、优结构的发展理念下,发放和垫款总额在资产总额中占比持续提升,同时紧密围绕国家信贷结构优化调整方向,加大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相关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格落实房地产行业的宏观审慎管理要求,重点领域、重点客户增速高于全行各项平均增速。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70,697.0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94.75亿元,增幅1.72%;发放和垫款总额40,319.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79.69亿元,增幅4.62%,在资产总额中占比57.03%,比上年末上升1.58个百分点。负债端,本行持续夯实基础客群,积极拓展有效客群,不断完善基础产品和服务,压降高成本存款,推动低成本结算性存款增长,存款结构持续优化,存款成本明显下降。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64,824.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34.28亿元,增幅1.15%;吸收存款总额38,523.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41.66亿元,增幅3.33%,个人存款在吸收存款总额中占比21.48%,比上年末上升1.13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方面。报告期内,本集团不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加强资产质量管控,提高风险计量和预警能力,多措并举,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持续提升全面风险管理水平,报告期内本集团资产质量指标稳步改善,风险抵补能力不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总额723.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42亿元;不良率1.80%,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60天以上与不良比例均小于100%;拨备覆盖率142.87%,比上年末上升3.49个百分点;拨备率2.57%,比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65.56亿元,同比减少18.97亿元,降幅6.67%。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657.53亿元,同比减少32.67亿元,降幅4.73%。本集团净息差为2.02%,比上年同期下降0.20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收入1,407.36亿元,同比减少68.02亿元,降幅4.61%,主要是本集团发放和垫款、金融投资等业务利息收入的减少。

  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支出为749.83亿元,同比减少35.35亿元,降幅4.50%,主要是吸收存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入款项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利息支出的减少。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非利息净收入220.22亿元,同比减少70.66亿元,降幅24.29%。

  报告期内,本集团持续优化成本管理模式,加大数字金融、基础业务培育以及战略性重点业务等方面的投入,促进业务轻型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业务及管理费194.21亿元,同比减少2.33亿元,降幅1.19%;成本收入比为22.13%,同比上升2.10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集团所得税费用22.03亿元,同比减少21.00亿元,降幅48.80%,主要是税前利润下降及免税收入增加的双重影响。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70,697.0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94.75亿元,增幅1.72%。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发放和垫款总额为40,319.0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79.69亿元,增幅4.62%,发放和垫款总额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为57.03%,比上年末上升1.58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金融投资总额为20,243.3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842.26亿元,降幅3.99%,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为28.63%,比上年末下降1.71个百分点。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存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合计3,298.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3.67亿元,增幅11.63%;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为4.67%,比上年末上升0.42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增加。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为64,824.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34.28亿元,增幅1.15%。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吸收存款总额38,523.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41.66亿元,增幅3.33%。从客户结构看,公司存款占比78.39%,个人存款占比21.48%;从期限结构看,活期存款占比39.86%,定期存款占比60.01%。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入款项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为13,371.7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21.35亿元,增幅17.81%,主要是中长期同业存放资金规模增加。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应付债券7,011.44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567.36亿元,降幅26.80%,主要是同业存单规模下降。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股东权益总额5,872.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0.47亿元,增幅8.51%,其中,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总额5,754.3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8.99亿元,增幅8.67%。

  报告期内,本行存款结构持续优化,存款成本持续下降。截至报告期末,各项存款余额38,284.25亿,比上年末增加1,311.65亿元,增幅3.55%,在总负债中占比60.78%,比上年末提高1.34个百分点。其中,结构性存款余额443.8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257.57亿元,降幅73.91%;比上年同期末减少5,228.28亿元,降幅92.17%。核心负债比上年末增加2,563.22亿元,增幅7.61%;比上年同期末增加4,767.88亿元,增幅15.15%。存款结构优化推动成本持续下降,报告期内,本行存款成本率2.15%,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行经营进一步向基础客群和基础业务回归,将全面优化业务结构作为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通过积极拓展基础客户,深化客群综合经营,聚焦重点领域,创新结算与现金管理、供应链行业场景化等产品服务,增强低成本结算性存款吸收能力。同时,本行持续强化高成本存款管理,主动压降高成本结构性存款,引导存款成本稳步下降。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境内有余额存款客户数、今年新开存款客户数均实现同比多增,对公、零售有效客户均保持较快增长。本行境内有余额存款客户4,539.3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39.98万户,增幅3.18%,同比多增11.26万户;今年新开存款客户123.90万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5.64万户,增幅14.45%,同比多增48.45万户。

  下半年,预计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市场竞争更加有序,为存款成本管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本行高成本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对存款总量增长带来的压力已基本释放,存款业务经营中不稳定因素减少。本行将充分把握内外部发展机遇,继续夯实客户基础,推动核心负债增长,持续优化存款结构,坚持合规审慎经营,引导存款成本下降,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报告期内,本行各项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各项总额40,093.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62.33亿元,增幅4.60%,在总资产中占比58.40%,比上年末上升1.53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本行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围绕国家战略方向,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推动业务回归本源,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监管要求,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突出位置,严格落实房地产行业的宏观审慎管理要求。信贷资源向小微、制造业、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大基建等重点领域倾斜。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普惠型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均保持较快增长,增幅显著高于各项平均增幅。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4,859.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5.74亿元,增幅8.38%。制造业余额3,176.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91.74亿元,增幅6.42%。

  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区域化特色和优势。积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国家重点战略区域,因地制宜增加对经济困难省份的信贷投放。截至报告期末,重点区域各项保持较快增长,比上年末增长5.74%,显著高于全行平均增幅。

  围绕战略方向,优化客户结构。报告期内,本行客户结构呈现明显改善趋势。零售占比持续上升,截至报告期末,零售余额16,749.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27.92亿元,增幅5.20%,在各项中占比41.78%,比上年末提升0.24个百分点。对公高评级优质客户规模稳定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境内对公高评级优质客户9,483.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49.26亿元,增幅8.58%,在境内对公中占比46.53%,比上年末提高1.72个百分点。

  下阶段,本行将继续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方向,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深入推进信贷结构优化,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的资金支持,对先进制造业、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强化对实体经济支持。同时,聚焦重点客户、重点区域,加大对总分行战略客户、供应链金融、零售客群的支持力度,加强信贷客群的结算服务,提升综合回报。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和监管环境的新变化、新挑战,聚力战略客群深耕,致力成为战略客户的战略银行;聚力中小客群开发,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特色和品牌;聚力优质负债拓展,通过稳定负债提高业绩弹性;聚力重点区域提升,打造区域化特色和优势;聚力营销基础改善,打造扩大有效客群的生态环境;聚力考核机制革新,引导战略执行并激发组织活力。同时,压实公司业务第一道风险防范责任,推动公司银行业务实现战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客群经营,建立了基础客群、战略客群、机构客群、中小客群等分层分类的差异化服务体系。

  基础客群:客户基础夯实提升。切实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强化客群分类经营,建立客户价值细分体系,引入客户合作过程性指标,不断提升客户价值,客群基础进一步夯实。报告期内,本行聚焦重点客户旅程、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对公账户服务完成“企业标准开户全流程产品”上线,大大缩短企业客户开户时长,全行新开对公非零客户数、新开对公非零基本客户数都是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境内有余额对公存款客户达143.3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30%;境内有余额对公一般客户数突破万户大关,达到10,110户,比上年末增长4.16%。

  战略客群:打造战略客户服务新模式。本行全面变革战略客户服务体制机制,组建战略客户部作为全行战略客户营销服务部门,按照“协同、专业、高效、价值”的理念,对全行名单制优质客户开展“总对总”营销,提供分层化、一体化、专业化的优质服务;打造战略客户“五位一体”团队作业模式,落实“一户一策”综合服务方案,推进高层营销,为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整合行内及附属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发布战略客户权益手册,搭建“价值共融、利益共生、资源共享”的一体化经营聚合生态,重塑客户旅程,提升客户体验,创造客户价值。报告期内,本行战略客群存款日均8,982.75亿元,比上年增加528.12亿元,增幅6.25%;截至报告期末,各项总额8,140.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59.14亿,增幅14.96%。

  机构客群:按行业分类差异化经营。本行分类制定客群营销策略,精细化、差异化推动,强化机构业务资质建设。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机构客户数2.7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32%。

  中小客群:持续打造“中小企业民生工程”。本行一直以服务民营企业为己任,将深耕中小金融作为一项战略业务持续推进。报告期内,本行不断推进“中小企业民生工程”,依托“携手、生根、共赢、萤火”四大计划,通过便捷化、线上化、平台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账户及资金服务、交易及融资服务、战略及成长服务、家园及生态服务等一揽子的金融支持,持续迭代中小客群差异化产品体系,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丰富和完善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综合化、专业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方案,不断增强客户合作粘性。

  公司存款业务。报告期内,本行聚力优质负债拓展,加强结算业务平台建设,强化战略客户、供应链核心客户链条式开发,强化中小客户批量获客,强化资产业务客群结算服务,全面提升公司客群的一般存款贡献,根据流动性和市场利率走势主动优化负债结构,推动对公一般存款持续、稳定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对公存款30,117.0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64.07亿元,增幅2.25%;对公存款结构持续优化,活期存款日均占比42.23%,比上年提高2.28个百分点;对公存款成本持续压降,对公存款平均成本率2.13%,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

  公司业务。报告期内,本行紧跟国家战略,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重点区域投放。加大绿色信贷、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投放;积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加大投放力度。聚焦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传统基建和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持续加大投放力度。加大战略客群投放、继续对疫情防控重点客户实施定价优惠政策。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对公23,343.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34.41亿元,增幅4.17%。

  投资银行业务。报告期内,本行始终秉持“以客为尊”和“金融回归经济本源”的价值理念,继续深耕核心客群经营,通过债券融资、结构融资、股权融资、跨境融资等多元化投行产品,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定制化的投行服务,帮助客户优化财务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助力企业价值提升中,打造民生“商行+投行”“融资+融智”“投行引领+投贷联动”的投行赋能模式,成为客户真正的“朋友、管家、顾问”。

  报告期内,本行通过进一步强化内外研判、加强营销获客、优化业务流程、实施重大项目作业机制,积极响应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回归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本源。报告期内,本行各类债券承销发行规模1,654.53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发行规模1,532.58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排名第十位。本行大力推进相关债券产品创新,帮助8家企业成功发行绿色债券36.95亿元,包括绿色票据、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品种,其中发行市场第一单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帮助5家企业成功发行15.60亿元乡村振兴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本行进一步发挥并购和银团业务优势,深化同业合作和资源共享,聚焦产业资源整合、国企重组、中概股回归、跨境并购等领域,在继续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大服务支持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行业发展,落地了一系列具有较高市场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提升了投行业务品牌形象。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并购及并购银团合计1,359.75亿元。

  机构业务。报告期内,本行通过精细化地方政府专项债链式开发机构客群,推动机构业务平台项目建设,丰富机构业务产品方案,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截至报告期末,机构存款日均8,576.71亿元,比上年新增769.74亿元,增幅9.86%。

  交易银行业务。报告期内,本行聚焦客户旅程,不断整合现有产品、渠道与服务,致力于提升结算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改善客户体验。

  报告期内,本行加快丰富和完善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服务体系,针对集团客户现金管理需求,提供跨行现金管理方案,助力企业实现资金管理便捷化、智能化;针对房屋销售和租赁资金监管、破产清算、招投标、薪资发放等场景,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灵活对接资金结算需求。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结算与现金管理存款14,418.1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52.93亿元,增幅8.69%。

  报告期内,本行围绕客户境内外贸易融资需求持续丰富产品体系。大力落实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政策,持续升级跨境结算智能化产品体系,加速落地跨境资金池业务;与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市场采购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做好贸易新业态结算服务;把握进口采购、对外承包工程等多场景业务机会,提供高效、优质的跨境金融服务。着力优化票据业务流程并推动线上化进程,实现商票贴现系统自动辅助审查、线上审核与放款全流程线上化,优化自助贴现,升级票据管家,提升业务拓展效率。紧贴客户场景优化国内保函产品,围绕多种行业、场景下客户的担保需求匹配产品方案,大力发展非融资性保函,着力拓展电子保函应用场景,累计上线个非标电子保函版本,国内保函业务量同比增长33.69%。

  报告期内,本行聚焦企业数字化服务,以供应链业务为重点,不断深化产业互联网生态经营。本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紧跟数字化转型战略,聚力客群经营,持续推进大中小微一体化机制落地;通过创新数字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深化生态平台获客、迭代线上产品提升客户体验等,积极探索打造供应链金融场景、平台、客户体验相融合的企业产业链全生态服务。

  推进大中小微一体化经营。本行成立大中小微一体化协同工作组,建立供应链场景下大中小微客户协同开发机制与实施流程,加强链上客户导流,聚焦“信融e”“政采贷”“采购e”三个试点场景启动业务协同推广试点,同时启动相关业务系统对接,实现链上长尾客户突破上量。

  科技赋能加速产品创新。本行聚焦供应链市场多样化服务需求,提炼产品标准化功能与特色功能,报告期内围绕“赁融e”“仓单e”等新产品,设计与提炼系统产品参数,形成线上化产品模板,在系统架构与功能上实现组件化设计,强化功能复用能力;通过技术提升融资放款流程的自动化能力,降低人工干预,提升企业业务操作体验。

  提升全流程数字化风控水平。本行逐步完善供应链风险制度,建设与供应链属性相匹配的智能风控体系。启动数字化审批模型与规则的设计,通过科技赋能获取采购订单数据、交易数据、付款数据等产业链数据,对链上客户风险画像进行描述,并运用于风险自动化预警功能中,提升供应链全流程数字化风控水平,提升链条客户开发效率。

  报告期内,本行坚定不移地将零售作为优先发展的长期性、基础性战略业务,围绕零售新三年规划落地实施,以做大基础客群、做优基础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以“数字化智慧驱动+生态化场景驱动”为手段,持续提升零售客群细分经营,推进零售业务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转型。

  线上APP生态。重点围绕车主、商超、亲子、物业等个人生活场景,打造覆盖“衣食住行游娱购”的全场景生态。通过向合作伙伴输出本行账户、支付等服务,探索以数字化合作模式实现场景获客和经营。丰富信用卡生活场景特惠商户体系和“全民管家”整合平台,覆盖50余类生活服务场景及全国160个城市的近千项生活缴费项目,提升消费稳定型客户的活跃度与用卡体验。截至报告期末,全民生活APP累计注册用户2,659.91万户,本年新增注册用户124.41万户。

  线下网点生态。积极在线下渠道引进社保、税务、工商、交通、征信等政务服务,实现金融场景与政务场景的智慧共享和精准对接,丰富网点服务生态;充分发挥社区支行的“地缘”和“人缘”特征,加速打造社区服务、老年乐享、家庭亲子、政务服务、社区便民生态。社区(小微)支行金融资产持续增长,总额达3,392.02亿元,网均金融资产2.75亿元;储蓄存款1,268.86亿元;客户数达785.90万户,其中有效及以上客户92.62万户,进一步巩固社区金融先发优势。

  战略客户合作生态。发挥本行一体化经营优势,引入有竞争力的战略客户头部场景及小微、信用卡场景,探索打造与客户互为生态、互为战略、相互引流的商业模式。

  数字化营销。持续完善数字化营销体系,以策略库应用推广为主线,推进客群数据闭环营销流程,探索客群的数据场景化应用;探索引入新技术,提升覆盖全客群、全产品线的策略智能化水平。全面上线,完善零售用户标签模型与体系,标签达到900余项,实现营销策略全流程管理和自动化部署,支持优质策略沉淀及共享,服务精准度进一步提高。信用卡围绕消费稳定型客群定位,按照客户的基本属性、行为属性、偏好属性、金融属性4项基础维度,分析形成1,000多个客户标签,实现目标客群高精准画像。

  报告期内针对重点细分客群多渠道触达和多频次营销,借记卡客户营销策略数达到787条。其中,大众客群自动化营销活动策略582条;以促活跃、促交易、促提升为目标,推动基础客群数字化经营落地,累计触达3,113万人次,手机银行、企业微信、智能语音外拨等数字化、智能化渠道触达占比49.79%;新客登船、存量流失客户赢回、代发薪资等重点客群覆盖率79.60%。数字化营销累计触达客户2,206万人次,其中贵宾客户覆盖率达到62.46%。数据驱动的信用卡客户生命周期经营策略持续优化,覆盖10大生命节点、25个细分节点,同步执行113个营销策略组,报告期内主动营销客户达918万人次。其中,续卡客户激活促动策略经多次迭代后激活率比去年同期提升28.5%;销卡挽留经营策略在报告期内经过两次迭代,价值客户销户挽留成功率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8.4%。基于客户标签和行为风险模型、客户未来价值模型的低风险高潜力客群专项交易拉升活动持续开展,报告期内共触达客户470万人次。

  推广企业微信作为全行战略性主服务渠道,重构和强化本行与客户的连接方式。上线智能AI自动外拨系统,自2021年3月面客以来共执行外呼电线余万通,有效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借助先进头部合作机构的数字化经营能力,搭建财富客群线上场景化和产品场景化营销体系。

  数字化风控。以“数据+模型”驱动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强行内数据治理,持续拓展整合合规有效的三方数据,构建并不断丰富客户画像,实现数据间的相互校验,提升数据管理效能。优化迭代欺诈风险和信用风险模型策略,线上非按揭消贷规模比上年末增长33.42%,不良率从上年末的0.52%下降至0.45%,规模增长与不良率下降呈剪刀差趋势。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民易贷审批分流决策框架,向人机结合的自动化、智能化风控决策框架转变,风控决策效率全面提升。

  强化小微数字化评审能力建设,围绕纳税、、资产等小微企业生态数据,完善线上、线下多渠道数字化评审模型,采用复合型授信策略,提升小微客户服务能力。通过系统自动化交互方式深耕供应链场景下小微客户群体,持续优化获客、审批、提款等全流程线上服务体系,实现对小微实体经济的服务升级。

  打造信用卡“全流程、全覆盖、全产品”数字化智能风控体系。部署差异化的审批及额度策略,通过核心决策引擎系统进行智能决策,实现线秒审批完成,自动审批率达80%。搭建“鹰眼”监测预警体系,借助量化评估模型进行资产健康扫描,实现主动和前置风险管理,监测预警资产覆盖率达96%;运用关系图谱分析技术、交易侦测技术、智能语义识别技术,有效提升信用卡欺诈风险防控能力,挽回客户损失约1亿元;加强涉嫌电信预警及处置力度,月均识别和处置高风险交易超1.2万笔。布控智能AI语音机器人和智能语音分析客群图谱,实现催收手段和催收方式的智能化。

  数字化营运。通过网点专业分工、服务协同与一体管控,加速网点智能化转型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构建“厅堂+远程银行+智能机具+移动运营”立体的厅堂一体化运营服务体系。建立网点智能化效能评价体系,强化过程管控、效能评估,提升网点效能和产能结构。推进全行数字金融、一体经营进程,上线信用卡手机进件APP,实现全行全员随时随地营销,进件流程效率提升4倍。将RPA技术(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渗透至业务处理、财务运营、人力资源、监管合规等领域,建立自动化、智能化业务流程,提升后台运营质效。

  数字化服务。信用卡以“科技驱动、智能转型”构建数字化服务新生态,持续完善“电话热线+智能客服+视频客服”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体系。“民生小M”智能客服系统全渠道服务占比超56%。基于5G移动互联技术构建远程视频服务新模式,为客户提供高安全、高可感知、沉浸式服务,服务满意度超98%。依托大数据、智能识别等技术,日均为超过1,500名老龄客户提供“一键直达”专属尊享服务,打造金融服务“暖实力”。

  数字化管理。建立零售数字化管理体系,以推动零售数据基础建设、数据治理、数据化决策能力为核心,迭代优化零售管理驾驶舱,推动数据下沉和标准化,强化智慧管理在全行零售的应用,推动零售数据基础建设和数据治理。组建零售科技需求与数据应用管理团队,进一步强化技术与数据对零售业务的基础支撑作用。统筹零售业务需求管理和平台建设,在零售体系内搭建起业务与开发,数据与应用的体系性桥梁。

  数字化创新。与华为公司成立大数据联创实验室,围绕改善客户体验、提高精准营销能力、优化风险管理、降低管理成本等内容开展联合创新,提升信用卡数据应用平台建设、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能力,该联创项目荣获亚洲银行家2021年“中国最佳AI创新实验室”奖项。

  报告期内,本行零售金融业务税前利润148.17亿元,同比增长31.52%;零售业务营业收入346.20亿元,同比减少5.73%,在本行对公及零售营业收入中占比43.91%,同比上升3.58个百分点。其中,零售利息净收入269.54亿元,同比减少3.18%,占零售营业收入的77.86%;零售非利息净收入76.66亿元,同比减少13.72%,占零售业务营业收入的22.14%,占本行非利息净收入的39.74%。报告期内,本行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2.53亿元,同比增长9.38%,占零售非利息净收入的42.43%,其中代理基金收入12.11亿元,代理保险收入4.97亿元,代理理财收入14.81亿元;实现零售手续费收入52.75亿元,同比减少0.23%。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客户数110,809.0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57%。其中,有效及以上零售客户比上年末新增18.12万户,同比多增7.09万户,达到2020年全年的1.31倍。

  1零售客户数是指客户状态正常的个人客户(含I、II、III类账户)、纯信用卡客户、小微企业法人客户。

  零售高评级客户数236.3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3.66万户。其中,存量高评级客户保有率86.62%。欣然级及以上客户数334.6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5.50万户。零售客户数255.47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7.10万户。

  小微客户数1,461.8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84.05万户。其中,小微企业法人客户数152.6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48万户;小微结算户68.11万户。国标口径下,小微授信客户69.94万户,小微客户53.31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有余额客户35.01万户。

  私人银行达标客户数36,982户,比上年末增长2,034户,私人银行客户户均金融资产1,389.54万元,私人银行达标客户金融资产管理规模5,138.8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56%。

  信用卡客户数4,354.5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44.72万户,信用卡与借记卡交叉客户1,847.54万户,报告期内新增44.31万户。信用卡累计发卡6,263.12万张,比上年末增长1.56%,报告期内新增发卡量95.98万张。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20,203.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76%。其中,悠然及以上客户金融资产16,529.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4%,占全行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的81.81%。

  零售存款29,435.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14%。其中,结构性存款221.56亿,比上年末减少273.11亿,存款结构更加健康;储蓄存款8,114.3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05%。零售小微金融资产4,697.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08.24亿元。其中,小微个人存款2,087.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2.53亿元。

  零售理财产品8,020.3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58%,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15,480.62亿元,同比减少15.37%。报告期内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997.79亿元,同比增长76.93%;代理信托类产品销售额36.34亿元,同比下降77.18%;代理保险保费收入87.68亿元,同比减少26.06%。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及信用卡透支业务合计16,749.8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7.92亿元,在本行各项中占比41.78%,比上年末提升0.24个百分点。其中,零售12,177.3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78%,在本行各项中占比30.37%,比上年末提升0.89个百分点。

  小微5,603.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4.66亿,同比多增189.52亿元;报告期内,小微投放3,337.97亿元,其中纯新投放762.84亿元,占比22.85%。普惠型小微企业34,859.2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5.74亿元;上半年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2,853.68亿元,平均发放利率5.37%。

  小微资产业务客户评分在5档(含)-10档(含)的客户占比93.84%,每档客户的占比具体情况如下:

  信用卡4,572.52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09%;实现交易额12,969.24亿元,同比增长2.93%;交易笔数7.61亿笔,同比增长19.57%。按揭5,507.5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91.83亿元。非按揭消费总额1,066.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0亿元,其中新型消费金融民易贷产品4余额276.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1.11亿元。

  报告期内,零售资产质量持续呈现良好、稳定态势。截至报告期末,本行零售不良(含信用卡)272.81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9.75亿元,零售不良率1.63%,比上年末下降0.33个百分点。关注类零售190.55亿元,关注率1.14%,比上年末下降0.22个百分点。报告期内本行新生成零售不良(不含信用卡)中抵质押占比达63.50%,上述抵质押期末余额25.18亿元。

  零售小微不良率2.21%,比上年末下降0.59个百分点,降幅明显。2019年以来新发放小微不良率1.25%,新增业务客群质量明显提升。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率2.47%,比上年末下降0.63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最低。

  截至报告期末,信用卡不良129.8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4.49%,信用卡不良率2.84%,比上年末下降0.44个百分点;关注类114.43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2.05%;逾期244.24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3.36%,关注、不良和逾期均实现规模与占比“双降”。信用卡新发逾期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9.74%,较去年下半年下降13.56%;新发不良额较去年同期下降4.02%,信用卡不良控增清存成效不断提升。

  按揭不良率0.22%,与上年末持平。非按揭消费不良率0.62%,比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非按揭消费中新型消费金融民易贷不良率0.52%,比上年末下降0.32个百分点。

  外部生态场景“外延”获客能力稳步提升,传统金融场景“内生”获客能力不断夯实。深耕养车、商超、亲子等核心生活场景,打造长生命周期、高频迭代、高竞争力的产品。报告期内,途虎、天猫养车卡、沃尔玛商超卡、益起童行卡、民生农场卡等细分场景零售新客获客134.94万户,持卡客户AUM新增549.79亿元,在车主服务生态领域逐步建立起市场优势。

  通过深化MGM存量客群内生裂变,转介实现金融资产新增133.14亿元。交叉营销效能不断释放,信用卡与借记卡相互引流成效显著,信用卡转化借记卡新客45.50万户,新客贡献占比19.66%。公私联动协作机制推进零售客群开发向网链式转型,批量获客数量明显提升,报告期内新增9,857家代发企业客户、67.69万户代发个人客户,代发规模1,079.50亿元,首批重点代发客户实现重要突破。

  全面深化财富管理革新3.0项目导入,细化从产品、权益、售后、团队、培训五大模块的金字塔配置体系,打通全行核心财富团队的职业成长和赋能发展通道。迭代小微客群综合经营模式,满足小微企业全面服务需求。解决代记账公司获取记账凭证难、慢、繁等痛点,创新民生“云·代账”服务,搭建批量化获客渠道。聚焦价值客群、协同公私联动,确保按揭业务持续合理发展。聚焦“敏捷开放”战略,提升消费金融产品对于战略企业及零售客群经营的促进作用,加速推进汽车消费、家装等场景类消费金融产品创新。

  回归支付本源,强化产品协同,提升服务价值。按照小微结算“轻型化、场景化、综合化、专业化”发展模式,升级三方合作,以餐饮、教育等为重点方向,加快获客建设及客群综合服务方案提升,报告期新增小微结算产品签约客户13.75万户。持续开展日常用卡消费促动与连锁品牌联合营销,聚焦线上线下优质场景,联合头部电商平台开展“全民网购狂欢节”活动,携手知名商圈、星级酒店推出特惠业务,其中自助餐“买一赠一”服务覆盖40个城市近200家五星级连锁酒店,加快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生态体系,促进信用卡支付规模提升。报告期内,信用卡电子支付(含快捷支付、移动支付、网关支付及全民生活APP)交易额2,270.58亿元,同比增长33.82%,交易笔数5.74亿笔,同比增长40.8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国民生银行代码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