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海南资讯  新闻

凝心聚力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

  编者按

  4月13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南海研究院等机构共同主办的“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论坛在海口举行。

  与会专家围绕“以开放为先建立海南自贸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营造海南自贸港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积极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建言献策。现将相关发言摘要如下,敬请关注。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海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钟业昌:

  为自贸港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推动涌现更多高标准、高质量的改革和制度创新成果。为了鼓励和支持全省社科界乃至全国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机制的研究,省社科联正在推动设立面向全国的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专项奖。

  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我们的前方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勇于直面时代课题,不断推进自贸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前,举国上下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这次大考中我们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展现出了良好的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中央赋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区一中心”的重大战略定位,扛起这一责任担当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以及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影响,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以特别之举形成自贸港经济增长新动能

  立足短期、着眼中长期,以特别之举应对疫情短期冲击,实现海南自贸港开局的新突破。

  一是依托14亿人的内需大市场,促进海南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当前,要打好“两张牌”:一是打好健康“王牌”,形成疫情下自贸港开局新亮点;二是打好免税购物“王牌”,推进免税购物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促进形成“大旅游”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土地、热带农业、海洋、生态环境等是海南独特的宝贵资源。但总的来看,海南的资源利用效益仍较低。把潜在的巨大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增长动力,关键是要制度创新。要按照“全岛同城化”理念,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在全省规划统一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土地利用统一、基础设施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城乡发展统一、环境保护统一、社会政策统一,由此大幅度提升全省的资源利用效益。

  三是把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与中长期发展相结合,加大战略性、基础性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依托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良好前景与资源价值潜力,面向全球发行公共卫生、医疗健康、教育、现代农业、“智慧海南”、“绿色海南”等领域的专项政府债券,用于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与“新基建”项目建设。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在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同时,推动自贸港建设平稳较快发展。

  海南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王和平:

  扛起自贸港建设主体责任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认真肩负起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主体责任。

  认真肩负起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主体责任,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只有认真肩负起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主体责任,才能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在新时代把海南更好发展起来,中央12号文件明确强调,海南省要发挥主体责任,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敢为人先、大胆探索,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干,将蓝图一绘到底。认真肩负起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主体责任,就要加强学习,改善素质,着力提高工作本领和工作效率。要针对自贸港的各项政策部署对标找准位置、制定落实措施、列出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节点、任务到岗到人、加强督查督办。要构建起科学高效的责任分解与落实机制,确保海南自贸港的各项政策落地见效。要群策群力,聚集方方面面的力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共建海南自贸港的强大合力。

  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陈阳:

  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开放为先,打造自贸港开放型金融新体制。认真研究和思考如何按照中央的要求,紧紧围绕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探索建立符合全方位对外开放要求的金融制度框架,使各项政策在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更加符合海南实际,更具海南特色,更能体现区别于其他自贸区的差异化发展。

  二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营造一流的金融营商环境。争取中央有关部委的支持,在海南开展离岸贸易结算便利化试点,明确试点银行和试点企业的准入标准和认定流程,对试点企业实行白名单制管理。同时推动省政府层面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提供财税支持。

  三是凝心聚力,积极推动金融要素市场发展。海南的发展制约,主要是受全要素市场不健全等因素掣肘,要努力在市场化国际化方面多下功夫,着力完成要素市场建设,提升服务市场能力。在严格控制风险基础上,在交易机制、非居民参与等方面进行国际化探索,通过转型发展、翻牌改造、国际化建设、有序退出和集团化整合等方式有序推进,最终打造海南国际多商品交易场所集团和海南国际联合产权交易场所集团,同时通过设立海南国际清算所,为交易场所可持续发展和打造区域性离岸贸易市场提供综合配套服务,解决交易场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红梅:

  着力打造“三个高地”

  海南抢抓自贸港建设契机,要敢想敢干,着力打造“三个高地”。

  打造科技创新研发高地。一是夯实平台。加大投入建设国际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以平台引才聚才。二是补齐短板。三是强化合作。建立高校、企业、人才联动创新机制,推动创新各方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发展离岸创新创业等。

  打造教育开放合作高地。一是握起手。突出自贸港建设需求,充分挖掘海南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境外一流理工农医类院校建设分校或开展合作办学,加快培养自贸港建设急需的人才;要突出应用,在培养高端型职业人才领域搭建平台,与境外院校、企业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职业教育等。二是把好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

  打造国际人才发展高地。一是筑巢引凤。以全球引才计划为抓手,瞄准高精缺类人才,落实有针对性的引才、留才、用才新机制。二是厚植本土。以自贸港建设需求为指引,调整省内外高校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畅通体制内外人才交流渠道。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

  大力发扬“三种精神”

  自贸港建设应弘扬三种精神:

  敢为人先精神。海南自贸港建设既要破又要立,而主要是先立后破。面对新的使命,海南应从这些成功实践,以及由此积累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吸取教训,弘扬新时代的海南精神,并且外化为敢为人先的行动能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敢冒风险精神。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有赖于思想的解放和敢闯敢试的做法,多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曾经创下多个改革第一。比如,股份制改革为主的信贷制度,在当时是属于领先地位的,海南“小政府、大社会”改革率先实现省直管市县的体制等。海南在自贸港建设过程中,仍然要高高举起“思想再解放、大解放”的旗帜,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的开放标准,勇于尝试,敢于试错,打破不适应自贸港建设要求的制度障碍。

  “拼命三郎”精神。拼命指的是勤劳、勤奋和埋头苦干的精神。自贸港建设不可能坐享其成,唯有全省人民以非凡的勇气、高超的智慧和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拼命精神才能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

  三种精神之外,还需配套宽松、宽容、容错和纠错的社会氛围和制度环境。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院长廖民生:

  加快自贸港背景下的邮轮经济发展

  2019年,全球邮轮运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从邮轮市场看,主体在北美,其次是欧洲,再次是亚洲。此次新冠肺炎对全球邮轮经济影响巨大。海南应该主动出击,早谋划,早部署,下好“先手棋”,积极与世界各大邮轮公司联系,吸引邮轮停靠并在海南运营。

  中国邮轮产业经过2006年至2018年的高速发展,逐步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发展转变。其中,上海、天津、广州邮轮经济发展成绩斐然。上海邮轮之所以发展得最好,根据调研,主要是由于上海邮轮产业的产学研结合得好。海南的邮轮产业发展相较于国内其他沿海城市还较落后,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海南发展国际邮轮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要对标美国迈阿密邮轮港口,将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打造成亚洲最大的邮轮港,将三亚建设成为“国际航运枢纽,亚洲邮轮之都”;要实施更大范围免签入境政策,对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要深化邮轮国际合作,携手南海沿岸国家共同发展,助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要创新邮轮人才培养支持机制,构建更加开放的邮轮经济引才机制;要借鉴新加坡等地的邮轮客源聚集政策,精准吸引母港邮轮客源;要在海南的多个机场布局国际国内的廉价航空公司和重点航线;增设邮轮停靠点,提供多样化的邮轮航线。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研究员朱华友:

  将开放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流量和规模是很多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千方百计做大自贸港的流量。一要加快三亚新机场和美兰机场二期建设,增强空港动能。二要不断提升洋浦港、马村港功能,增强海港动能。三要尽快找准海南流量所依托的腹地,快速提升海南的流量,否则海南的经济总量上不去。

  尽快做强十二个重点产业。海南的产业总体偏弱。要利用税收和园区优势,尽快吸引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金融服务和互联网产业、海洋经济、大健康产业集中资源,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利用税收政策优势吸引更多的总部经济并在海南实质性运作。

  尽快提升海南居民的收入水准。

  平衡好自贸港快速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一是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2019年海南增长了10.4万人。需要注意的是,吸引1个人才通常会带来4人,海南的环境承载能力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二是产业增长与环境的关系。这方面对海南最大的挑战是双控指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总量这两个指标是被控制的。这个问题是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三是消费总量与环境的关系。要在严守耕地红线、生态红线、城市建设红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经济研究所所长郭达:

  以特别之举打好“健康海南”王牌

  海南要依托资源环境与自贸港政策优势,以特别之举加快提升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切实打好“健康海南”王牌,形成疫情后自贸港开局的新亮点。

  特别之举的重中之重,就是推进医疗健康市场持续扩大开放。例如,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把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定位为“国际性医疗硅谷”,尽快把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部分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主动争取在海南建立中日医疗健康合作区,与日本联手共建医药与器械设备制造产业链;加快公共卫生与医疗教育开放进程,支持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等与国内外一流教育机构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公共卫生学科,并在外籍人才引进、学科设立、科研技术装备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度支持;加快建立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以强化居民公共卫生行为习惯为重点,加快形成社会文明大环境;建议在省级层面设立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指挥委员会,作为省政府的直属特设机构,统一指挥协调全省公共卫生监测、预警、评估及资源调配等;建立自上而下、专业高效的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执行体系。

  海南省委党校原党委书记、原常务副校长彭京宜:

  持续优化自贸港营商环境

  理论问题实践化。理论问题实践化是要把中央赋予的政策变成可操作的措施。这里有两点要特别关注。第一,加快建立自贸港的制度体系。建立自贸港的制度体系,要建立与自贸港相适应的权力义务体系,通过这套权利义务体系保证企业经营自由、货物进出自由、资金进出自由、人员进出自由,以及推进政府转型。所有的制度都是有层级的,在我看来有五个层级:国家立法、地方立法、经济特区的特别立法、省政府规章、其他的规范性文件。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保证制度建设的协调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第二,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形式脱离了内容,手段脱离了目的,这是空劳神、瞎折腾。

  复杂问题简单化。这些年,简化行政审批取得很大成绩,但是仍有较大空间。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打造制度交易成本的洼地,仍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合理问题合法化。一是做好现有制度的修改,二是处理好典型案例。例如,对违建就应区别对待。有的违建未批先建,具有明显违法性;有的违建则有一定的正当性,例如,相关部门立项了,可以边建边报,更重要的是符合规划,改正后不影响规划的实施,这种情况下是准予补办手续还是直接拆除,值得考量。

  海南大学副校长王崇敏:

  夯实一流营商环境的法治基础

  首先,加快海南自贸港法立法步伐,形成营商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一是在自由贸易港法中应当明确整体性授权规则;二是在自由贸易港法的总则中应设计原则性条款,凸显营商环境建设的地位,比如,遵循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原则,统筹推进各类主体权益平衡、规则平衡、机会平等等。

  其次,加快制定海南自贸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积极对接国务院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标国际前沿标准,吸纳先进经验,结合自贸港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要立足于自贸港建设实际,聚焦三大主导产业,整体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市场主体反映最为强烈的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坚持改革创新,增强优化营商环境举措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再次,完善相关法律规则。例如,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征信管理条例,为营商环境的优化提供信用保障;制定和优化海南自由贸易港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清单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等,做到应开尽开、应放尽放,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提供前提和保障;另外,要构建完善的异议申诉制度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

  打造自贸港公共卫生建设升级版

  “现代疫病”对自贸港建设发展而言,是严峻和深刻的挑战。货物、资金、人员的贸易和流动更为自由、没有或很少限制。而流行性传染病,在没有某种特效的疫苗类药物情况下,主要依赖物理和化学药物相结合进行防控,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就是严防死守。这同高度开放、倡导自由流动的自贸港准则,存在着相矛盾的地方。

  要转变观念,明确将“现代疫病”防控列入自贸港建设中,这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高质量建设自贸港的理性选择。为此,要着力打造海南自贸港公共卫生建设升级版。第一,建立并形成同自贸港建设相匹配的三甲医院网格结构。第二,加快组建科技含量高的专业化医疗集团。争取与北京等知名专业化医院联合,打造如同仁、宣武、积水潭一类的海南分院;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方式进行改革和建设;形成具有现代水平的一批专业化医疗机构。第三,设立海南自贸港流行病管理局。建议设立国家流行病管理局派出机构,行使流行病监控、评价、报告、发布、管理等主要职能。第四,加快流行病应急设施和后勤保障建设。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

  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的冲击,更加凸显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海南自贸港建设不能光靠政策优惠,更多靠制度创新。我国正在由过去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变为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海南自贸港要发挥引领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强调了海南自贸港对推进全球化的作用。对此,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

  当前,世界全球化正面临挑战。二战结束后建立了以WTO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制度,现在的挑战是公平贸易。公平贸易不仅是关境之间的事,更强调对等。海南建设自贸港要从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过渡,核心理念是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这不仅是放管服改革,而是要重塑体制、重塑安排。如此才能形成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与国际规则接轨,使海南自贸港成为引领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海南自贸港在“一带一路”,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今年将签署,这给海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建议海南加强与泛南海地区的合作,在海上构筑新澜湄机制,融入RCEP中,真正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