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教育

新年尚远这场“春晚”却先火了!

新年尚远这场“春晚”却先火了!

  看春晚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有谁不看春晚就像年三十不吃饺子一样奇怪。当然,这只是一句调侃。

  对于春晚本身的语言类节目来讲,北方方言内部的发音特点较为相似,并且受到普通话传播的影响更易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演出。

  在《脱口秀大会》中,选手江梓浩就明确讲述了自己作为广东人对于喜剧的理解,也描述了自己和北方同事的喜剧鸿沟,简单来说就是“广东人是真的不看春晚”。

  其实早在2011年,《爱情公寓2》就有这么一个过年的故事,吕子乔在公寓里发起一项“不看春晚”的活动计划,大家纷纷赞同,因为年轻人们也想尝试一种不一样的娱乐方式。

  倘若放在10年前来看,春晚仍然具备一场高质量晚会所需的各种硬性条件,看不看春晚更像是一种省份间的文化差异。

  国庆期间,春晚栏目组首次公布了总导演名单。2022北京冬奥会总撰稿、《国家宝藏》制片人兼总导演于蕾担任2023央视春晚总导演。

  好巧不巧,积木影业也在B站上传了一部华人春晚的纪录片——《一场很(没)有必要的春晚》,上线的高分,并且一致表示:2023年春晚不播这个我不看。

  与众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伪纪录片形式的喜剧片,在一个并不具备极致戏剧性的事件面前,伪纪录能够辅助影片达到想要的效果。

  一般来说,伪纪录片常是小成本恐怖题材影片的拍摄手法,这类手法使影片反映的事件更真实、更可信,使得逼真性和纪实感更突出。影片向观众明确摄像机的存在及其为何会存在,这是传统恐怖片不需要的,因为它们必须让摄像机隐藏起来。

  而将这一特点顺延至喜剧当中,也就理所当然的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再不合理的表现都是一种记录。因此,观众也就能够自然且深入的抓住影片中的梗和笑点了。

  其实在开篇,笔者并没有注意到这部影片的伪纪录形式,直到片中的胡毕硕教授(历史学家/生物学家/人类行为观察学家/互联网知名情感博主)一本正经的探讨春晚的必要性及其科学依据,我才意识到为什么说这个时代不能没有春晚。

  与大部分影片的套路相同,胡教授首先结合《周易》、太阳黑子运动规律、鲁迅语录和老黄历分析指出,这次春晚必将困难重重。

  喜剧综艺在近几年频繁播出,李诞作为新式脱口秀的代表人物,很早就在节目中表示「谐音梗」很掉价。

  而《春晚》大肆使用谐音梗来给人物取名,导演卜建辽(不见了)、场地负责人赵补拙(找不着)、节目负责人肖点滴(笑点低)、宣传负责人钱木柚(钱没有)……

  导演在设计人物姓名时并非简单的踩梗,而是贯穿至整部影片的前后细节。纪录片可以通过穿插采访来弥补画面感和故事前史的欠缺,也可以通过旁白来代入或跳过剧情。

  除此以外,观众也经常能在采访的背景中看到赵补拙寻找场地的身影,每每到这一环节就成为B站弹幕的“彩蛋时刻”。

  这部电影完整的介绍了准备一台晚会的前后流程,观众看到了海选时的各种奇葩节目,也看到了赞助方的奇葩要求。

  《春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曾经的观众仅仅作为荧幕前的信息接受者,一旦以纪录视角参与其中,我们才能够发现更多远比节目本身有趣的内容,从而实现一种熟悉的“在场”。

  于是你能看到说唱歌曲《Must Love》、看到新式理解的“盲人表演”、隐形书法、新疆齐舞,甚至到了春晚正式开始,原定的外国主持人突然说被口袋妖怪抓走了等等离奇情节。

  尽管影片在不停的调侃“如果一个地区的中国人数量超过一定指标以后,就会想强烈地举办春晚,不举办那就憋得慌”。

  当开场白一经播出,还是会给人一种熟悉的味道,甚至团长也是一本正经的说道:有一种要成功的感觉,但是弹幕仍然清醒:这是幻觉、幻觉、幻觉、幻觉、幻觉……

  喜剧的高级表演形式之一在于反转,无厘头喜剧会让观众的情绪始终漂浮在顶点,而当rapper组合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演唱了一首《如果有我》时,突然会让观众有种想哭的冲动。

  《春晚》的核心并不是对文艺工作的简单记录,而是放眼于疫情当下,我们有多久没有认真回望我们自己的生活。

  因此在看到这部影片时,我们会被深深的触动。影片在开篇便向我们提出问题:“你看春晚吗?你有多久没看春晚了?”荒诞之余也核心地表达了疫情期间无法回国探亲的华人们,孤单的春晚氛围以及和家人们视频通话的过年形式……

  观众何不是那个找不到场地、拉不到赞助又夹在甲乙双方之间的沟通员工,最无助的一刻正是在对接海报设计时,片中以最讽刺的形式诉说着缺乏资金的无奈。

  《春晚》的笑点不同于国产喜剧电影的屎尿屁段子,而是以及其荒诞的效果表现着最日常的影子。贯穿这部喜剧始终的,是无处不在的调侃、暗讽和黑色幽默。

  片头胡毕硕提到的预言“必须有天宫之人降世,才有可能打开这种局面”,不就是那位让人难以掌控的“仙女”,也正是提供资金支持的华人老板。

  为什么年轻综艺《快乐再出发》能够拿到9.6的高分,为什么《脱口秀大会》从7.9分一路滑落到4.9分的不及格成绩,为什么《奇葩说》再也回不到初季9.0的辉煌?

  当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关注社会中的本质问题,却找不到任何有效的输出口,才是我们发现最悲哀的事情。如果我们只能诉说些不痛不痒的邻里琐事,如果喜剧始终是被阉割的主体,倒不如主动抛弃语言来表达的内容。

  《春晚》恰好实现了点到为止的原则,它不再去笑中带泪般教育观众,没有“包饺子”的虚伪笑容,反倒是大胆讽刺着文艺工作者、讽刺着文艺节目、讽刺着观众、讽刺着春晚文化本身。

  观众需要的并不是宏大主题的叙事,调侃着我们生活中真实痛点的网络文化就足矣吸引观众的注意。看似正经的团长也会在采访过程中,冷不丁的说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这样的名言警句。

  影片没啥教育意义,只是真诚的解构复杂的生活,他们不怕冒犯,勇敢的表达着观众不过如此、艺术不过如此,却总以最能够被接受的方式回归简单的生活。

  不同于春晚节目上的网络用语,过去我们常说“春晚演什么,生活中火什么”,而现在“生活中火什么,春晚演什么”才是对观众的嘲讽——原来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尴尬且无趣。

  影片最后,观众重新思考在这个时代春晚到底意味着什么?倒回去看看rapper组合真诚的唱那一首《如果有我》,就够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教育的意义名句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