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教育

思考:面对应试教育教师应该坚守什么?

思考:面对应试教育教师应该坚守什么?

  高考也确实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功不可没。应该说当下中国社会的各领域的中坚力量,基本都是接受过应试教育的训练,参加过高考的。

  每个人都必然生活在一个话语体系中,这个话语体系由于长时间的无处不在的宣讲,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习以为常,而不能觉察到其问题。

  这直接形成了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在教育理念上,把孩子的童年少年看成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把眼前的学习仅仅看成是准备高考。

  教育的理想形态是多样化与个性化的,让不同的人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样子,最终走向更好的自己,但高考却用单一和强制性的教育,指向唯一的标准答案。

  应试教育的极致就是衡水中学,它以工业化的流水作业,在时间上,从起床到睡觉的时间做了详细的规划,具体到每一分钟应该干什么。另一方面;

  出题者绞尽脑汁,要尽量在考纲的限定下让老师和学生意想不到;而备考的师生则通过题海战术,加上押题、猜题,尽量让考试的内容都在预料之中。

  以高考对教育和人性逐渐的“异化”: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变成讲题者,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变为做题者。

  我们的教育就在日复一日的讲题与做题中进行了。作为教与学主体的老师和学生变成分数的奴隶,变成高考的工具,这无疑是对教育的扭曲,是对人性的异化。

  这说出了人的一个本质属性,那就是人是追寻意义的动物。一旦抽掉了生命中种种活动的意义,那种生命之轻是人难以承受的。

  教育是需要追寻意义的。尤其对于青年学生,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思考一些关于生命的意义这样的问题。而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这样的问题。

  什么是老师的生命的第一需要?什么是学生生命的第一需要?如果我们的教育不回答这样的问题,那学生又能去哪里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还不能将自己的视野局限在一隅,还要能看到当下那些专家名师是如何解读这一课,是如何上这一课的。这样就能清楚自己的课堂到底还存在哪些问题,也就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对于教育者来说,自己是一个能动的个体,面对的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而也不存在抽象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实实在在的学生,他们向我们提出了实实在在的问题。通过这一个个实实在在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进行着实实在在的教育。

  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上得到提高外,还应有一个更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让学生走向更好的自己,收获精神的丰富与充盈。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给自己的定位不能仅仅是“教师”,而应是“文化精英”,更是“公共良心”。否则,教育出来的学生,心灵深处总是会有那么一个巨大的空洞。

  老师自身生命的发展延续也不是健全和完善的。在面对一篇篇课文时,老师除了教授相应的知识,还应尽量赋予课程以意义。

  教育的变革有两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长期以来,运动式的社会运动方式形成了等靠要的习惯。但自下而上的变革更为有力持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应试教育的含义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