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娱乐

上海南汇地图(上海南汇各镇地图)

上海南汇地图(上海南汇各镇地图)

 

一对恋人,他们结婚的时候没有车、房,吝啬的就连仪式、亲朋间的祝福都没有。然而女孩并没有后悔,她说:“年轻的时候反而不懂爱情,只是想简单找个对自己好的人。他对我好,所以我嫁了。

翻开地图,我们发现,浦东的南汇地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滨海文化特色:滨海盐业兴起,带来了三灶、六灶、大团、新场……抗倭防盗,于是有三墩、六墩、烟墩……海塘通道,又有了黄路、邬家路……今天就跟着小布,一起来探寻浦东南汇地区各个地名的由来吧!

惠南

惠南位于南汇地区中部偏东,川南奉公路、南祝路、沪南公路交汇处。面积2.2平方千米。明洪武十九年(1356年)于此设南汇嘴千户所,并筑城御倭,名南汇城。1934年因有惠南书院、惠南桥,并寓意有惠于南汇而得名。聚落呈正方形,东、南、西、北4条大街和人民路为主要街道,东大街和南北大街为闹市。

周 浦

周浦位于南汇地区西北部,沪南公路、上南路(原周周公路)、川周公路交汇处。周浦镇人民政府驻地。曾名杜浦,旧有澧溪、七家村、曹家弄、储里、华谷里等名。南宋时设杜浦巡检司,明代称周浦镇。清代为浦东主要粮、棉集散地之一,有小上海之称。聚落呈矩形。面积1.9平方千米,东西向东大街及沪南公路两侧为闹市。

周浦集镇老街旧影

瓦 屑

每个人都想,苦了,有人疼,久了,有人忆,远了,有人牵,但现实告诉我们,生活,要自己忙,苦累,要自己扛。

瓦屑在南汇地区北部,六灶港、横沔港于此交汇。原瓦屑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旧名瓦屑墩。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遭焚毁,因积瓦砾成墩而得名。镇区南濒北六灶港,北临金银河,东西傍横港和黄泥浜。周祝公路和申江南路(原新坦瓦公路)在此交接。由两条主要街道组成,东西向老街长约1千米,多为住宅区,西端有南北向新街,长约300余米,新街南段为商业区和行政管理区,北段为工业区。

瓦屑集镇老街

横 沔

横沔位于南汇地区西北部,旧称沔溪,因横沔港旧称沔溪而得名,又名横沔。1981年因横沔乡人民政府机关西迁后,习称横沔老镇。约于清乾隆年间形成集市。聚落呈东西向矩形。

横沔老镇老街

下 沙

下沙位于南汇地区西部,咸塘港、盐铁塘于此交汇,沪南公路东侧。原下沙乡、镇人民政府驻地。下沙原名为鹤沙,成陆于唐朝以前,因沙滩上常有鹤来淘沙,故得名鹤沙。本地方言鹤下谐音,故称今名。南宋置两浙都转运盐使司松江分司,元代已具集镇规模。

下沙集镇老街

沈 庄

沈庄位于南汇地区西部,下沙集镇以南,沈庄塘、北五灶港和咸塘港交汇于此。相传元末沈万三曾在此置田庄,明代成镇后,镇因而得名。镇区北当五灶港之冲,西是沈庄塘,靠沪南公路。东临咸塘港,南北向主街沿咸塘港向南延伸,长约1千米,主街北端有西向小街,长约百余米。

沈庄集镇老街

航 头

航头位于南汇地区西南部。航头镇人民政府驻地。明代即已成镇,建有盐仓,名斜角仓,候商牙行多聚此。镇南的闸港和镇东的咸塘港中,舟楫群集,是重要的航运码头,故名航头,又有古航里之称。地理位置优越,闸航公路、南航公路和沪南公路交汇于此,陆路交通便利;东有咸塘港、新闸港、南有大治河,又给这里组成了一个极为方便的水上交通网络。

航头集镇老街

新 场

新场位于南汇地区西南部,沪南公路、新奉公路、申江南路(原新坦瓦公路)交汇处。新场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昔滨海沙滩曾见岩石露头,状如笋,初名石笋里。元代下砂盐场迁于此而称新场。明弘治年间商业繁盛。聚落呈矩形。新场港穿过,附近港汊多马鞍形桥梁和石牌坊,镇上多明清建筑,富有江南水乡小镇特色。

新场集镇老街

宣 桥

宣桥集镇

宣桥位于南汇地区南部,南枕大治河,是南宣公路起点。宣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为宣家桥,相传400余年前,有宣姓宜兴人来此开店定居,筑木桥横跨南四灶港上,因此得名。

三 灶

三灶位于南汇地区中部,三灶港中段西侧。原三灶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周家庙,以周姓在此建庙而得名。后因地处第三灶,改称今名。清代成集,集镇沿北三灶港东西向呈矩形分布,民国时期曾为南汇县中部的重要集镇,东西长约1千米,有商店150余家,其中茶馆即有30余家。

三灶集镇老街

坦 直

坦直位于南汇地区中部,立新港、北四灶港于此交汇。原坦直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富丰庄,相传明初饶川知府陆文旺居此,建一座大石桥,桥塌毁后,人称此地为塌石桥。清嘉靖年间,集镇形成时,于此又筑石桥一座,桥面坦而直,乃以谐音取名为坦直桥,村以桥名。

坦直集镇老街

六 灶

你相信吗,未来要和你共度一生的那个人,其实在与你相同的时间里,也忍受着同样的孤独。那个人一定也怀着满心的期待,拥着一腔孤勇,穿过茫茫人海,也要来与你相见。

六灶位于南汇地区北部,周祝公路、南六公路交汇处。原六灶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据清光绪《南汇县志》载:此地临六灶港北,盐场时期,在此曾设有汛防,名六灶汛。成集镇后,遂名为六灶,是南汇较古老的集镇之一。老街形成于清初,东起自柏塔,西至环桥,名向字街,全长1.5千米。

六灶集镇老街滨水一角

祝桥

祝桥位于南汇地区东北部,浦东运河、六灶港交汇处。祝桥镇人民政府驻地。明嘉靖年间,为御倭寇,沿里护塘挖御寇河,上修竹桥一座,始成村集,村以桥名为竹桥,后谐音为今名,又称祝家桥。它东联祝潘公路,西通周祝公路,川南奉公路南北纵向而过。古时是川沙、南汇交界处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祝桥集镇老街之一——中大街

盐 仓

盐仓位于南汇地区东北部,南祝路穿过,原盐仓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属下沙盐场四团地,因筑有储盐仓库而得名,形成集镇后,为四团乡的中心地,曾名为四团仓,1934年后复为今名。镇区沿老护塘修筑南北一条街,长约1千米,曾是塘东塘西物资的重要集散地。

黄 路

黄路位于南汇地区中部,川南奉公路和黄路港经此。原黄路乡、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清光绪初期有黄姓人垦殖于此,筑有小路一条,人称黄家路。光绪末期,这里逐渐成镇,镇因而得名。自1946年为黄路乡政府驻地后形成集镇。

黄路集镇老街

三 墩

三墩位于南汇地区南部,原三墩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明代为御倭寇入侵,沿里护塘东侧曾筑烽烟墩设防,自南而北,此地属第三墩,故名。镇区呈丁字形分布,西为浦东运河,北为大治河,是三三公路的起点,西行1.6千米为川南奉公路。

三墩集镇老街

大 团

大团位于南汇地区南部,浦东运河、团芦港、二灶港交汇处。大团镇人民政府驻地。明隆庆二年(1568年)下砂盐场自南而北划分为9个盐区,以团为通名,此地在最南端,名头团、一团,后以头、一与大同义,遂称大团。

大团集镇老街之一——西臭弄

彭 镇

彭镇位于南汇地区东南部,马五公路、彭平公路交汇处,原彭镇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蟛蜞镇,简名蟛镇,清末渔民曾集资于此建蟛蜞庙(已圮),成集镇后,因而得名。民国16年(1927年)建乡,以谐音定名为彭镇乡,后地随乡名。

泥 城

泥城位于南汇飞去东南部,团芦港、黄沙港于此交汇。泥城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原为一片芦苇荡,清道光、咸丰年间,江苏启东、海门、崇明一带平民相继来此,四周筑土堤进行围垦。土堤围呈方形状如城,后成集,因名。

书 院

书院位于南汇地区东南部,石皮泐港经此,原书院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成镇于20世纪初,原名石皮泐镇,因沿石皮泐港而得名。书院地区是南汇建县后新垦殖的地区,原属县教育公产,名书院学田,1927年设乡时取名书院乡,沿袭至今。

万 祥

万祥位于南汇地区东南部,万祥镇人民政府驻地。约于清末形成村落,因原有万祥裕南货店而得名。1959年设万祥人民公社,社址设于此地,村落逐步繁荣起来形成集镇。=

新 港

新港位于南汇地区东南部,新开港经此。原新港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小洼港镇,因临小洼港而得名,小洼港开挖时间晚于南六灶港,故又有新开港之名。1957年设新港乡,为乡机关驻地,遂称今名。

老 港

老港位于南汇地区东部老港镇境内,西距惠南镇9千米。20世纪初期形成市集,因傍老港河而得名。市集由两条呈T字形相接的街道组成,各长百余米。抗日战争初期遭日军洗劫而衰落,1950年设为老港区机关驻地后恢复。

芦潮港

解放前,渔民下海捕鱼主要从搁头港出进。因搁头港出滩较远,且淤泥多,道路泥泞难走,于是有的渔民从搁头港东侧密集的芦苇中向东南出海,渐渐地从芦苇中踩出一条小路。以后,走这条路的人越来越多,日积月累,路越踩越宽,也越踩越低。经过几次潮汛,低陷的路面冲出一条有5米宽的深漕。大约在1935~1938年间,渔民给这条深漕随意起了一个名字叫路漕港。以后,地方政府和当地人也沿用这个地名。1960年,南汇县人民政府在路漕港口建三门节制水闸,用谐音改成芦潮港,沿用至今。

资料:上海市测绘院官方微信@图溯上海

编辑:张添翼、周艺泓

在叹号和问号之间,平衡的轨迹,是该先叹号还是问号,越来越难找到答案,也越来越模糊,歇斯底里无界限的准绳,谁又看的明白——随遇而安,更是南柯一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