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文化

人文历史‖留住最后的乡愁 ——浅说寿县方言土语的文化价值和传承保护(楚仁君 青年

人文历史‖留住最后的乡愁 ——浅说寿县方言土语的文化价值和传承保护(楚仁君 青年

  寿县方言土语,是中华民族汉族语言中的地方性、区域性变体,是中华汉语分化裂变的结果,是中华汉语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寿县方言土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着独到的特点,历史上曾在寿州大地上的原始部落和族群中广泛流行使用。千百年来,通过糅合、兼收、借鉴、吸纳周边其他部落和族群的语言精华,逐步形成具有寿县地域特色和独立完整的本土语言体系。寿县方言土语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发展演变,最终在近现代约定俗成,相沿成习,在某种范围内彰显出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风情神韵。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流动频率增加,加之共同语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等因素,寿县方言土语的使用空间和功能作用正在逐步萎缩,走向衰退,甚至面临消失的尴尬处境和危险境地。因此,加强寿县方言土语的研究挖掘、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寿县方言土语,是在原始中原汉语迁徙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地方性流行语言,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寿县地区的集中反映,是寿县地方民俗、习惯、文化、传统的积淀,也是寿县劳动人民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体现和文明的承传载体。其语用的地域特色具体表现在:1、在选择共同语的词语或句式时带有明显的寿县用语习惯。2、某些词语或句子格式的高频率使用。3、常用具有明显寿县语言特征的固定熟语、句子格式等。4、常用具有寿县语言特点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段等。5、见到或听到某种现象和情况时,会自然地发出特有的带有寿县色彩的言语反应。6、语句衔接方式、会话方式、会话含义的推导等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习惯。7、口语表达时带有与言语相伴随的具有明显寿县特点的表情和动作等。寿县方言土语的语用特征与方言词语、方言句式等一起,共同营造出浓郁的寿县方言土语的地域特色。

  寿县方言土语属于中原官话(以之为母语的汉语一级方言),但古入声字在今寿县方言土语的归类中,并不与中原官话的分派规律一致,而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寿县方言土语可分为两大类,县域中部、北部、西部一致性较强,属于中原官话。南部、东部部分乡镇有“十里不同音”的现象,属于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的混合音,但是从声调方面更接近中原官话,从区域完整性上来说,仍属于中原官话信(阳)蚌(埠)片。

  2、东部和南部(炎刘、双庙集、刘岗、三觉、茶庵、众兴等乡镇)n与l不分,例如:电脑=点老、老牛=脑瘤等。

  3、平翘舌音不分,在整个寿县地区基本上都是平翘舌不分,而且差不多都是以平舌为主,翘舌音极少,这与普通话里翘舌为主、平舌音少正好相反。

  6、在声调上,寿县方言土语作为中原官话的一部分,有着其共同的声调特点,与共同语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对应关系。寿县话的第一、二、三声,依次对应普通话的第二、三、一声,第四声和普通话一致,但也有少量不规范字词和变声调现象,例如:七在“七十”中读第三声,但在“七个”中读成第一声。

  7、寿县瓦埠湖以东地区,由于靠近以下江官话为主的合肥、淮南等地,当地的方言土语受到下江官话的影响较大,声调中仍保留了大量的入声字,例如:吃(入声)饭、喝(入声)水等。

  8、正阳关镇的方言土语语音同皖北地区的霍邱、颖上、凤台、淮南接近,但同县内周边地区以及寿春镇的江淮官话差异较大。由于当地历史上来自山东鲁南的移民较多,无论语音还是词汇上,都保留了很多山东鲁南地区的特点。

  9、寿县方言土语有着独特的声韵拼合规律,声母中有18个辅音,1个零声母;韵母中有21个元音,11个鼻化韵母,3个后鼻音韵母;声调为4个单字调,分别为212、55、24、53。

  1、寿县方言土语中多为单音词,普通话则说成双音词,例如:嘴—嘴巴、牙—牙齿、席—席子、塘—池塘、锉—锉子、杏—杏子、枣—枣子等

  2、寿县方言土语中的双音词,普通话则说成单音词,例如:青鱼—鳖、吆呼—喊、提溜—提、老鹅—鹅、马虾—虾、吊斥—训、冰凌—冰、土垃—土,等等。

  3、寿县方言土语中为多音词时,普通话中通常说成双音词,两者相比,寿县方言土语更具形象性,例如:寡汉条子—鳏夫、肩膀头子—肩膀、下马颏子—下巴、额勒头子—额头、土垃头子—土块、癞呆猴子—蟾蜍、蛄嘟子—蝌蚪、鲇鱼胡子—鲇鱼、鲤鱼拐子—鲤鱼、泥巴狗子—泥鳅、螺蛳头子—螺蛳、手巾头子—手帕。

  4、寿县方言土语中有一些双音节连绵词,是由分解单音词的声母和韵母形成的,例如:不拉pu 212 21la扒,把席子上晒的粮食不拉一下;木拉mu 212 21la抹,吃过饭嘴一木拉就走了,连句客气线lun滚,火车轱轮子是钢铁造的;扑隆pu 212 21log打,鸡在灰里洗澡扑隆的到处都是灰。

  5、寿县方言土语中有很多词,是采用修辞手法构造的,其中最常见的,有比喻造词和避讳造词两种。比喻造词例如:盐粒子—冰雹、长虫—蛇、吊瓜—茄子、锁爪子—钥匙、半桩子—少年、火链虫—荧火虫、地梨子—荸荠、藏老猫—捉迷藏等。避讳造词,多用于船民的避讳词汇,如姓陈说姓“耳东”,船帆叫“船篷”,开船叫“走船”“行船”,盛饭说“加饭”“添饭”;饭馆里常把猪舌头叫做“赚头”,汤勺叫“调羹”,猪耳朵叫“顺风”,豆角儿叫做“龙爪”,萝卜叫“顺气丸”。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方言土语还有,人生病了大都说“不伸坦”“不好过”或“不得过”;治病说“瞧病”“瞧先生”;买中药说“拾药”“捏方子”;老年人去世通常说“老了”“过背”“归山”“谢世”等;小孩夭折常说“跑了”“丢了”“没抓住”等;“棺材”叫做“寿材”“老堂屋”;生意没做成叫做“走手了”;抽烟人向别人借火用说成“借红子”。

  6、寿县方言土语中对于不同性别的畜类,大都用不同的语素进行表示,例如:公马叫“臊马”,母马叫“骒马”,公驴叫“叫驴”,母驴叫“草驴”,公牛叫“牤牛”“老犍”,公水牛叫“臊牯子”“大牯子”,母水牛叫“牸牛”,公羊叫“羯子”“臊羯子”,母羊叫“水羊”,种公猪叫“臊猪”,种母猪叫“老母猪”,阉过的公猪叫“牙猪”,阉过的雌猪叫“豚猪”,公狗叫“牙狗”,母狗叫“草狗”或“老母狗”,公猫叫“郎猫”,母猫叫“咪猫”。

  7、寿县方言土语对于人和其他动物生殖时,大都根据不同对象而采用不同的动词,不可随便乱用,否则就有可能闹出大笑话。例如:人可以说“生孩子”“添孩子”,牲畜则喜欢说“过小牛”“过小猪”,鸡鸭鹅则常说“抱小鸡”“抱小鸭”等。

  8、寿县方言土语对于购买不同的物品,通常采用不同的动词表示“买”的意思,例如:买布说“扯布”“撕布”,买电影票说“打票”等。

  9、在结婚这件事上,由于男方和女方的不同,寿县方言土语中也是采用不同的词语来进行表述,例如:男的结婚喜欢说“娶亲”“娶新娘子”“娶老嫲子”,女方成亲常说“出嫁”“给婆家”“出阁”“嫁侬”等等。过去对于童养媳来说,通常说“圆房”“磕头”,沿淮一些地方则说“并亲”。

  10、寿县方言土语对于呼唤不同的畜禽,也是采用不同的声音形式来进行,例如:唤鸡:咯咕咕—;唤鸭:咿咿咿,来吧来吧—;唤鹅:鹅伊伊—;唤猪:啰啰啰或咛咛咛;唤牛:咩油啊;唤羊:咩咩咩;唤狗:哦哦哦;唤猫:咪咪咪。

  11、寿县方言土语中,有些词语在书写形式上与普通话相同,但在词义上却有很大差别,外地人一般不好掌握和理解。这里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词形相同,词义相反,例如:“排场”在寿县方言土语中的词义是漂亮、好、能干,含褒义,普通话的词义却是铺张、奢侈,含贬义;“失色”在寿县方言土语中的意思是关系破裂、恼掉了,普通话的词义却是失去本来的色彩和光彩;“爹爹”在寿县方言土语中称祖父,但在普通话中称父亲。第二种是词形相同,词义不同,例如:“趟趟”在寿县方言土语中的词义是试一试,普通话的词义是趟一趟水;“眼子”的方言土语词义是常做吃亏事的人,普通话义则是小洞。第三种是词形相同,词义大小范围不同,例如:“肉”在寿县方言土语里的词义不仅指肌肉,还有动作慢的意思;“口”在寿县方言土语中除了指嘴巴以外,还有凶狠、嘴不饶人的意思。

  12、有些曾是舶来品的名称,至今在寿县老辈人的话里还残留着历史的印记。当地人都习惯在物品名称前加个“洋”字,例如:洋柿子(西红柿)、洋火(火柴)、洋油(煤油)、洋钉(铁钉)、洋面(面粉)、洋灰(水泥)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这些词语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很少出现在寿县人的口中。

  寿县人现代生活中常用词汇很多,例如:可吃过饭嘞(吃过了吗)、弄么子(干嘛)、可照(行不行)、照(可以)、咸吃萝卜淡操心(瞎操心)、去球(滚蛋)、就的(是的)、也熊吧(算了吧)、过劲(厉害)、总搞滴个(怎么回事)、胡扯(胡说八道)、可得空聊聊(有空聊聊)、搞哄幌子(搞啥东西)、跌摆怂个(得意什么)、表酱紫(不要这样)、不管经(不管用)、烤殇喽(完蛋喽)、我嘀孩嘞(我的孩啊)、怪好滴(特别好)、孬子(傻子)、明个见(明天见)、阔睡了(困了)、你搁哪来(在哪)、咯饭(吃饭)、狗比羊眼(高大上)、穷滴寒蛋(好穷)、杠家(回家)、你腌喳我吧(瞧不上)、一板脚跺死你(踢你)、毛逼了(完蛋)、胡吊搞(瞎弄)、可是滴该(真的吗)。

  另外,还有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高频率使用的方言土语,例如:洋丈(非常)、麻缠(特别)、瓦水(舀水)、扯呼(打鼾)、皮(淘气)、活逗猴(瞎弄)、页辟(完蛋了)、歪一时(躺下休息一会)、掉蛋(搞笑、好笑)、板掉(仍掉、丢弃)、屁人(骗人,欺骗)、变人(讨厌人)、砸磨(脾气大)、二兴头(神经病、不理智)、皮老腰(流氓)、冲等(打瞌睡)、格啦词(腋窝)、叠相(丢脸)、冷活(暖和)、赛脸(脸皮厚)、对色(相同,一样)、毛刺(厕所)、巴意(故意)、疼嘴(接吻)、可疼(可爱)、撑杆子(雨伞)、老疙瘩(小儿子)、好吃猫(贪吃,馋嘴)、戈实(结实)、接下壳子(多嘴)、则该(假装)、爹拉(撒娇)、磨牙(小孩子发生了纠纷,吵架)、呼水(游泳)、瘀芦(玉米)、气道(难闻的味道)、板砸(沉稳、老练)、利浪(宽敞)、包坦(埋怨)、出出(看看)、毛掉了(生气,发怒)、刀菜(挟菜)、作假(客气)、葛巴(锅巴)、高头(上面)、光唐(光滑)、败寺(滴)(不要紧)、火掉(倒掉)、捣巧(占便宜)、精马急凉(光膀子)。

  1、在词句中加“子”字。寿县方言土语中习惯在词句中加“子”字,并且后缀词非常丰富。它不仅可以出现在物名词后面,而且还可以出现在人名、地名、时间名词、指代词和数量词后面。例如:在物名后带“子”缀的有:桌子、刷子、针尖子、粉皮子、豆芽子、羊羔子、蝎虎子、黄鼠狼子、油果子、地梨子、夜猫子、土垃头子等。人名和乳名带“子”缀的有:祥子、钢子、阳子、红子、梅子、来福子、太平子、小癞子等。地名中方位词组带“子”缀的有:东头子、里首子、旯旮子、拐头子、那沿子、王郢子、李台子、团城子、叶圩子等。时间和数量词带“子”缀的有:今年子、明年子、挨晚子、这咱子(现在)、下晚子、一卷子、一摞子、一墒子、一歇子等。这些“子”缀词在普通话里很多都是没有的,但在寿县方言土语中却比较常用,其中乳名带“子”字后缀词的,还可以表现亲切的感彩。

  2、特殊的“个”字后缀和丰富的“老”字前缀。“个”字除了具有与普通话相同的用法外,在寿县方言土语中还常用在时间后面作为“个”缀,表示“日”的意思。例如:今个(今天)、明个(明天)、后个(后天)、昨个(昨天)、前个(前天)、大前个(大前天)、大后个(大后天)。“老”字在普通话里可以充当前缀,但在寿县方言土语中用“老”字做前缀的词更多一些。例如:老鸹(乌鸦)、老鳖(甲鱼)、老雁(大雁)、老猫(大猫)、老犍(大公牛)、老公鸡(大公鸡)、老母鸡(大母鸡)等。这些词中“老”字前缀,有的只是名词的标志,有的具有“大的、成熟的”的意思,但都没有年岁大和时间长久的意思。

  3、能够表示亲昵感情的前缀“俺”字。寿县方言土语中的“俺”字,既可以表示第一人称“俺”(我)和“俺们”(我们)之外,还可以用在亲属称谓词前,充当表示亲昵感彩的前缀。例如:俺奶、俺爹爹、俺妈、俺伯、俺老娘(小姑母)、俺姥(外婆)、俺舅、俺妗(舅母)、俺老姨(小姨)。当地人这样称呼已成习惯,并无“不是别人的、而是我的”意思,只是为了表达亲昵感情的需要。它与吴语、粤语中的“阿”字前缀的用法有些近似。

  4、“名词+拉杈的”后缀结构。这种后缀在寿县东部地区习惯说成“拉塔(tǎ)的”,西部地区则习惯说成“拉搭(dā)的”。它们的说法虽然有些区别,但它所要表达的语法意义却是一致的。这有两种情况:其一,对物品零乱不堪现象表示较强的厌恶感,例如:这个人胡子拉杈的;这孩子鼻子拉杈的;床上衣裳堆得支离拉杈的。其二,对从事某些职业的人流露出较强的不满情绪,例如:一些大队干部拉杈的,张嘴就噘人(骂人);当个医生拉杈的,问他几声都不理人;有些个拉杈的,就好(去声,爱,喜欢)掀人家的菜摊子,拿人家的秤砣。

  5、“动词+着玩”后缀的说法。用以说明比较随便消遣消遣的意思,例如:这家伙就好跟人家乱着玩(乱,打闹的意思);他哪会唱歌,只能哼着玩;他只能画着玩,叫他真画就不照了(不行了);得闲的时候,他喜欢上街遛着玩;你没事拿本小人书看着玩,也比到处戳包(惹事)好哇!这种句子里的动词,必须是表示行为动作的单音动词。

  6、形容词后面三种缀词结构。寿县方言土语中,有些形容词后面可以出现“不唧的”“不唧歪的”和“不拉唧的”三种词缀,构成“X+不唧的”“X +不唧歪的”“X +不拉唧的”三种语句形式。前一种表示“有一点儿”的意思,程度较轻,后两种不仅表示意思的程度很重很强,而且还带有鲜明的不满意的感彩。例如:白不唧的(脸色有点白),白不拉唧的、白不唧歪的(脸色苍白,很难看);瘦不唧的(有点瘦),瘦不拉唧的(很瘦,瘦得很难看);愣不唧的(有点呆傻),愣不拉唧的(傻乎乎的,令人讨厌)。

  7、形容词前面的三种前加形式。通常为:A X、A巴X、A巴子X,例如:通红,通巴红,通巴子红;齁咸,齁巴咸,齁巴子咸;温臭,温巴臭,温巴子臭;稀烂,稀巴烂,稀巴子烂。这三种形式中,“AX”可以看成是词义的一级加强式,“A巴X”可以看作是略带不满情绪的二级词义加强式,“A巴子X”是带有很不满感彩的二级词义加强式。

  8、寿县瓦东话里有谓语动词+“子(着)在”和动词+“子(着)”+受事宾语+“在”的说法。例如:书还看子(着)在(书还在看;书还看着呢);馍馍烤子(着)在(馒头正在烤;馒头正在烤呢);下子(着)雨在(正下着雨;雨正在下呢);开子(着)花在(正在开花;开着花呢)。这两种说法,都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现象仍继续保持着原来的状态。

  9、“连”+动词+“是”+动词的句子形式。例如:我连讲是讲还有两个问题没讲完;我连跑是跑才撵上他;我连写是写还剩一道题没有做完。这种说法在普通话里是没有的,它主要可以表现出心情急迫和动作迅速。

  10、“可”构成的问句。普通话里的正反问句和问结果的句子,在寿县方言土语中大都习惯使用“可”问句的形式。例如:你可去(你去不去)?你可上班(你上班不上班)?你可见到他啦(你见到他没见到他;你见没见到他)?你可给他发微信啦(你给他发微信没给他发微信;你给他发没发微信)。

  11、特殊形式的肯定句和否定句。寿县方言土语中肯定式为“就的”,否定句为“不的”。这两个句子都是由副词+助词构成的,前者相当于普通话“就是的”,后者相当于普通话的“不是的”。例如:问:他是你的学生吗?肯定答:就的。否定答:不的。这两种回答式,都缺少了表示判断的动词“是”。这种不合逻辑的句子的形式,可以理解为当地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省略。

  12、“知不道”和“认不得”句式。“知不道”在普通话中说成“不知道”,“认不得”在普通话里说成“不认得”或“不认识”。寿县方言土语和普通话的说法不同,主要是在于副词“不”的位置不同。寿县方言土语中将“不”嵌在双音节动词之间,表示否定的意思,而普通话却是将其作为状语附加在双音节动词前面,也表示否定的意思。例如:他的名字我知不道(他的名字我不知道);他认不得你哥哥(他不认得你哥哥;他不认识你哥哥)。

  一方水土一方音。方言土语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走向,反映着一方人的价值取向,凝聚着一方人的身份认同。方言土语传承着中国古典文化,是地域文化的直接标志,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普通话表达的含义更丰富。寿县方言土语,是当地的人们感受和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思维结晶,其语言系统中的语音、语汇、语法特点,不管是形象的还是抽象的,都蕴涵着、概括着当地一定的社会内容,因而都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寿县方言土语中的语词和语句,除了其作为语言单位所体现的语言学研究价值之外,还有其所概括的社会生活内容所显示的社会文化学研究价值。在学习研究寿县方言土语的过程中,除了可以看出使用它的当地民众的言语方式、思维方法之外,还可以看出使用者所具有的认识水平、思想感情、聪明智慧,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着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

  千百年来,方言土语一直是寿县地区民众所喜欢使用的本土专用语言,负载着很多寿县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从群体智慧的形成和发挥的角度来说,寿县方言土语所表现的文化负载作用,是物质和非物质载体所不可比拟的。仅仅是寿县方言土语中所传承的古代词语,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容。寿县方言土语,可以说是显现于民众口头上的“活化石”“活古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比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和地面上能看见的历史古迹更重要的“历史古迹”。寿县方言土语不仅能证实、说明、丰富地上留存的和地下挖掘的古迹所说明的历史内容,而且还能证明许多后者没有或者不能说明的多种社会历史文化问题。同时,寿县方言土语在概括民俗、表现民俗、巩固民俗、解释民俗、传承民俗中所起的作用,则更是其他任何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载体都不能相比的。

  毫无疑问,一个地区民众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会反映在本土的方言土语中。寿县也不例外,当地民众可以用自己独有的方言土语,对本地人从过去到现在的一切生产劳动创造、社会生活状态、精神生活内容,作出准确而细致的描述和解释。换句话说,寿县方言土语可以对寿县人的一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作出的、恰如其分的解说,可以帮助寿县人更好地去创造新的生产生活,这个作用是其他任何非语言事物都不能代替的。总之,寿县方言土语几乎承载了当地历史文化的全部信息,并且集中、具体地突现着该地区文化的地域性、历史性、丰富性和创造性,全面地反映着当地广大民众基本的认知方式和认识成果,集中地体现着当地民众的聪明智慧,鲜明地显示着该地区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因而成为寿县地区最为重要的文化标志。

  (二)方言土语是一种文化载体,真实地记录着寿县当地的文化,能够有助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资源,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二者不可或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想的外衣,语言记录文化,是表达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文化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语言是文化的最直接体现,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民族和社会团体的特有文化。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消亡也就意味着某些文化的丧失。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留下了悠久的民族文化,语言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延续对地域文化意义重大。中国人自古就有文化寻根的传统,这种寻根文化正是通过不同的方言土语得以体现。无论是南方方言土语,还是北方方言土语,无不是以其独特的发音诠释着地域文化特点,体现着民族性格特征。方言土语承载、蕴藏着各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正是它的存在,才让文化更为生动立体。保护汉语中的方言土语,不仅仅是保护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有助于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语言的多样性存在,正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内部独特传统、国有文化的体现,了解一个国家,就要从研究这个国家地域文化传统入手。同样,探询一个地方,也要从熟悉和掌握这个地方的语言文化开始。这既是学习地域文化的需要,也是对当地人类文明的尊重。寿县历史文化就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类型,其语言文化更具地域代表性、独特性。寿县具有2600多年的悠久历史,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寿县地区战事频仍、环境恶劣,当地先民们在长期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养成了积极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这是寿县人民勤劳智慧品质的展现。作为寿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寿县方言土语以其直白、通俗、幽默、风趣、朴实、土味十足的表达方式,让世人看到了寿县人耿直、宽厚、豪爽、诙谐、可爱的一面。正是通过这些朴拙生硬、土得掉渣的方言土语,人们才有机缘得以重新审视寿县文化,对寿县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寿县文化也通过寿县方言土语的传播得以传承。

  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有关于语言的论述,他认为:语言的产生,几乎就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而产生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记,方言土语是一个社群的标记。语言是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都是通过语言彼此交流、增进感情。语言是民族和族群的徽章,是民族和社群彼此认同的标记,是增进了解、促进交流的纽带。即使是不熟悉的人,身处异地他乡,听到有人使用母语或家乡方言土语,都会感到特别亲切,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亲疏关系、心理感受,通过同样的语言音调、语言词汇、语言符号的使用得以拉近、缩短和舒缓,语言的凝聚价值、认同价值、地域价值得以体现,文化自信得以提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唐人贺知章的诗句,正是通过乡音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殷殷之情。语言和方言甚至还可以显示身份,选用社会认可度高的语言和方言,作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就是有力证明。上世纪80年代粤语的盛行,正是得益于广东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能说上几句粤语不仅代表着身份地位,也丰富了人民群众日常的语言交流方式。

  语言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作为一种非物质形态的社会存在,应该积极开发并更好地利用,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年来,借助网络媒体、影视平台,带有寿县地域特色和语言特质的影视文化节目,通过网络大众传媒得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传播,使得寿县地域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化得以推广和延续。寿县方言土语,是寿县人民长期创造、不断创新而形成的地域语言文化,它全面深刻地反映着寿县的历史文化。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下,大量带有寿县地域特色和语言特质的影视文化作品不断涌现,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影响和带动了寿县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会继续发挥这一文化资源的承载作用。

  “江河若断流,吾辈何以对子孙。文化若断流,吾辈何以见祖先。”胡适先生曾经说过,方言土语是最自然的语言,“是真正活的语言”。寿县方言土语,积淀着悠久的岁月痕迹,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寿县城市的发展,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给方言土语造成的巨大冲击,当地使用方言土语者日益减少,使用范围多以农村区域为主,年龄结构则以中老年人为主,方言土语的传承显现出后继乏人的趋势,寿县方言土语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逐渐变得令人担忧。这些现状和问题都明确表明,增强方言土语保护意识,加强方言土语传承保护已刻不待时。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寿县方言土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或工具,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得到精心保护和充分利用,努力延续寿县本土文化的“DNA”。要端正对寿县方言土语的认识,当前出现的唯普通话是尊,杜绝公共传媒出现方言土语的态势则有失偏颇。普通话的优势和作用无可厚非,但是普通话毕竟也有其不足,尤其是某些文化情景下的表现力,比起方言土语来要贫乏苍白得多。普通话代表着一个城市或地方与外界的交往程度、外来人口的规模、城市的宽容度等,方言土语则代表着一个地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历史的悠久程度。作为语言使用的主体,每个人都有权利使用自己选择的语言,特别是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进行创作和传播自己的作品。因此,对待二者不应厚此薄彼,而应采取公允的的取长补短的态度。任方言土语自生自灭的做法是不负责的,而强迫使用或推广方言土语的做法,也是不符合现代发展趋势的。因此,切不可顾此失彼、左右支绌,不能因为学习使用推广普通话,就放弃世代相承的“地气”与文脉。对寿县方言土语多一些尊重,这既意味着尊重说话人的话语权,又意味着对寿县地域文化的尊重。

  首先,寿县各级政府要对方言土语保护传承予以关注,组织力量,深入挖掘当地方言土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抢救记录方言土语,留住乡愁记忆,促进非遗保护。在录制中,可以选择文化素质高的人用纯正的寿县方言土语对话,也可以选择一批会用寿县方言土语的老年人进行对话录制。对寿县方言土语的保护,当务之急是要加大抢救性挖掘录制力度,并加以文字材料对照,最后将这些方言土语音像资料报县文旅部门进行收藏、保管,使寿县方言土语这一民族语言瑰宝千秋万代得以妥善、安全保护,在社会应用中实现语言的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其次,组织专家对寿县方言土语进行系统整理,并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方言土语保护。第三,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加大对保护寿县方言土语多样性的宣传力度,避免出现方言土语逐渐消失的情况,让寿县文化真正传承下去。第四,通过多种方法挖掘、保护寿县方言土语,例如在本地各类“送戏下乡”语言类节目中融入方言土语元素,在淮词、锣鼓歌、寿州大鼓书等地方说唱类曲艺节目中保留使用原汁原味的寿县方言土语,通过对庐剧、推剧等传统地方戏剧的声腔、对白、唱词等进行融入式、贴近式改造提升,抢救保护挖掘方言土语,在创作文学作品中有选择地使用寿县方言土语等。

  学生时代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不能系统地学习本地母语方言土语,对于寿县方言土语的生存、延续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灾难性的。教体部门不但应该提倡使用普通话,同时也要看到寿县方言土语的重要性。校方可以着手搜集、整理一些寿县方言土语童谣、儿歌等普及资料。家庭教育对寿县方言土语的传承保护也至关重要,学生家长要改变观念,重视寿县方言土语中所包蕴的丰厚的文化价值,积极支持鼓励子女学习寿县方言土语,努力成为民间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在校大学生在说好普通话与他人进行更好交流的同时,也要以寿县方言土语的特点去发展推广寿县特色文化。期待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孩子们爱上寿县的方言土语,成为寿县方言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让寿县方言文化的“DNA”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2〕李胜梅,《方言的语用特征与文学作品语言的地域特色——以当代江西作家作品语言和江西人所说地方普通话为考察对象》,《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金晢坤 马永俊,《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浅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5月,第30卷第5期。

  〔4〕辛 儒 孔旭红 邵凤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地域文化保护与利用——以方言为例》,《河北学刊》,2008年第3期。

  〔5〕黄涛,《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文化前面加什么动词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