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海南文化  文化

怒怼骚扰电话小伙火了!他是海南90后黎锦"绣才"

  “随机拨打,你为什么会知道我的电话,为什么会知道我的名字!”今年3月,吴清裕操着浓重海南口音的普通话怒怼骚扰电话的短视频一夜之间火爆全网,许多人被他逗笑了。其实,这个90后小伙最初开设抖音账号是为了传播黎族文化。

吴清裕和黎锦队的阿婆、阿姐们一起在文化棚里织锦。记者钟圆圆 摄

  痴迷织锦的黎族小伙

  却因怒怼骚扰电话意外走红

  4月19日,记者见到吴清裕时,他正在组织村民们一起织黎锦。吴清裕的家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提蒙乡的高岭村,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织黎锦的习惯。1992年,吴清裕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黎族村庄。

  “以前辛辛苦苦剪个黎锦的视频出来没火,现在批评骚扰电话的突然之间就火了。”谈起那条爆火的视频,吴清裕哭笑不得。

  原来,3月4日,吴清裕在家中接到了一通保险推销员的骚扰电话,双方并不相识,但对方不仅知道他的私人电话,还知道他的姓名。想到个人隐私被泄露,他十分气愤,接连发出了一连串的“灵魂质问”。为了谴责这一乱象,吴清裕随手分享了一则视频,没想到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视频的浏览量目前已达到320多万,他早前刊发的黎族文化相关视频也获得了不少关注。

  别的孩子在疯玩时

  他却围在阿婆身边学织锦

  “阿裕从小就跟我们学织锦,他织的锦很漂亮,希望他能传给子孙后代。”吴清裕的手巧是全村公认的,已迈入花甲之年的闵爱坤阿婆织锦40余年,她和许多村民一起见证了吴清裕的成长。童年时代,吴清裕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长辈织锦。

  九岁起,吴清裕就跟着外婆学织锦。黎族传统中,织锦的多为妇女,并不支持男孩接触黎锦。家人不支持,吴清裕就偷偷学。同龄的孩子在村里疯玩的时候,吴清裕却痴迷于围在阿婆、阿姐的身边学织锦。聪慧的黎族妇女是吴清裕的老师,为他量身定制了织锦工具,用五彩的丝线编织了这个孩子的“织锦梦”。

  在长辈的教导下,吴清裕掌握了不少技法,但随着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他织锦的机会越来越少。考上海南国兴中学后,吴清裕偶然间在课堂上接触到了黎锦,他的学习热情再次被点燃。考上成都的一所大学后,吴清裕把纺线和织机带到了学校,他织出的黎锦让许多异乡人叹为观止。

  理想是做一个“绣才”

  把黎族文化传承下去

  “传承祖先技艺不忘本;发扬黎族文化永记心”高岭村新改造的织锦文化棚两侧上写的两行字出自吴清裕的手笔,字虽然谈不上好看,但却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多年苦学终成手艺人,吴清裕虽然学会了织锦的技法,还有藤编、竹编等手艺。“但手艺要传下来太不容易了,黎族的宝藏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丢了。”吴清裕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黎族文化传承下去。

  2015年12月,吴清裕因故从大学休学回到了高岭村后,便琢磨起了如何更好地传播黎族文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吴清裕成立了黎锦合作社和织锦队,改造了织锦文化棚,把懂织锦的老人集中到一起,给年轻人传授手艺;自费给村民购买纺线,通过电商销售村里的黎锦产品,让村民继续坚持织锦;举办黎锦织友交流活动,呼吁更多手艺人保护和传承黎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到了2020年,吴清裕的内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

  “黎锦不太好卖,会织锦的年轻人太少了,学织锦的小孩子不知道能坚持多久……”村里年幼的孩子来文化棚学织锦,吴清裕总是倾囊相授,耐心教诲,生怕打击了孩子们的积极性;部分孩子学习成绩差,他就当起了孩子们的家教老师,让村里的孩子学到知识,传承文化;为了让更多人看见黎族文化,他还在各大平台上宣传黎族文化;受邀参加海南各地举办的民俗活动,到学校的课堂上教学生织锦。吴清裕尽自己所能传承黎族文化,但力量薄弱,这让他感到十分沮丧。村里的老手艺人陆续去世,年事已高的老人行动不便,无法织锦,只能帮着纺线,吴清裕希望老人的手艺能传到更多年轻人的手中。

  “无论视频火不火,我都一直在做,以后也会一直做下去,我的理想是做一个‘绣才’,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如今,吴清裕是村里为数不多会黎锦编织、藤编等手工艺的年轻人,他把传承黎族文化当成了要一辈子为之奋斗的事业。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南国都市报海口4月20日讯 记者 钟圆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