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桂林生活网招聘史事:桂林人1918年3月用上电 象鼻山旁曾有发电厂

一直到1916年,桂林才出现了电灯公司,由广东籍商人英甫臣和黄翰庭发起,集合了16家股东,创办了桂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集资95000元(银毫),在城之东南文昌门外象鼻山西麓兴建火力发电厂。发电厂北临桃花江,东枕象山,西靠文昌桥马,水交通便利,占地1万平方米。开办之初新建厂房20000平方米,有职工宿舍、抽水机房、柴炭房、修理室等设施,职工35人。

在风景秀丽的杉湖东面,原来有广西第一座公营的水力发电厂。(资料图)

核心提示:桂林作为一座旅游名城,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到来。白天桂林城分外美丽,到了夜晚,在处处夜景灯光的烘托下,桂林又呈现出了一种别致的美。这夜景的美的背后,离不开充足的电力的支持,回顾起来,我们桂林人用电的历史即将走过一百年。

1

在桂林有电之前,桂林人是用什么来照明的呢?生火做饭的炭火充当了照明的主力,至于其他的照明用具,黄永玉回忆湖南人以前是靠“点松明、点茶油灯、点桐油灯、点蜡烛”照明,桂林与湖南相接,照明用具也差不多。近代煤油出现,又用上了煤油灯。

最初发电时,建了2.3千伏的配电线3条,用杉木电杆铜线架设,由象鼻山发电厂出线,一至北门口(今鹦鹉山),一至中区东城门(今解放桥西头),一由义渡口(云峰寺)跨河经訾洲至花桥,通过单相变压器降至110伏供照明,全部供电用户为军政机关、商店及市民生活照明使用。1921年12月4日,孙中山来到桂林,当地官员为了迎接这位大人物,“当晚城内还放了庆祝烟花,在周边山林里布置了许多电灯来装点山城的夜景,孙中山见此情景,心中甚是愉快。”这大概是桂林最早的用电灯来装点夜景的记录了。

桂林作为一座旅游名城,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到来。白天桂林城分外美丽,到了夜晚,在处处夜景灯光的烘托下,桂林又呈现出了一种别致的美。这夜景的美的背后,离不开充足的电力的支持,回顾起来,我们桂林人用电的历史即将走过一百年。

桂林人真正用上电已有98年了

桂林人除了使用这几种照明用具之外,还有自己特别的用具。据白先猷、汤祖发在《桂林回族的粑粑灯笼和牛烛》中回忆:“在手电筒问世以前,清末至初年,桂林没有电灯,人们走夜大多靠粑粑灯笼照明。这种灯笼只有西门城内的松泰号的主人马可待一家懂做。因为工艺累人,赚钱微薄,仅能糊口,一般人是不肯学做的。”“牛烛就是用优质牛油加工制成的烛。20世纪20年代以前,人们晚上出门有事,都是提着一个桂林特产的粑粑灯笼照明,粑粑灯笼里插着的便是一支桂林特产的牛烛。”“桂林中制作牛烛的作坊有哈成林、张乾福、汤复昌三家。其中汤复昌这家,几代人都在水东门外的三界楼(即现今的解放桥西头附近)开设牛烛作坊,在当时供不应求,生意火爆极了。”张竞在《解放前桂林回族手工业》中也说:“那时没有电灯,晚上行走,穷人用不起手电筒,最经济的是点粑粑灯笼。”

在当时的广西,继南宁(1914年)和梧州(1915年)之后,桂林终于也用上了电。所以桂林人与电结缘始于1916年,距今已有100年的历史,真正用上电则是整整有98年了。

没电时桂林人用什么照明

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记者杨力叶

2

桂林电灯公司成立后,1917年2月,从广州招聘了电器工人梁恩启等人来桂林安装线设备。9月,向通用洋行购置了45千瓦发电机配60马力双缸火胆式柴油机一套,并请了工程师邓玉山等前来安装。1918年3月,柴油发电机组、线设备安装竣工发电,桂林县城居民开始用电照明。

这位英甫臣,是当时的桂林首富。宋维桢《辛亥前后桂林商业的概况》一文中,介绍了桂林商界共有六个地方帮派最大,其中以广东帮资本最多,营业最大。广东帮中资本最多营业最大者名为英怡隆,英甫臣就是英怡隆的老板。他通过贩运鸦片和河道航运货物,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后来又在桂林开设了八间当铺,成为当时最有钱的大老板。英甫臣钱多得花不完,在1882年还开设了桂林最早的桂剧科班璎珞小社。黄翰庭也是广东帮中实力出众的人物,他通过经营绸缎和布匹,开设银行进行汇兑和发行凭票发了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