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魅力  生活

海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吸引八方游客

海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吸引八方游客

  依山而居、傍水而栖的黎族、苗族人民,依托不同的地形地貌与民族生产生活智慧,勾勒出一个个“小而美、小而精”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从苗村响土的白墙黛瓦,到黎寨三派的诗情画意,再到初保新村的美丽变迁……10余年来,海南稳步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通过实施村容村貌提升、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不仅让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也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找到追寻乡愁、诗意栖居的旅游目的地。

  仰头是璀璨星空,举杯是山兰佳酿,落筷是时令野菜,耳畔则是黎族阿嫂一支接一支的黎曲小调……尽管已过去大半个月,海口游客谢杰依旧难忘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三派村度过的那一晚,心心念念盼着再去一次。

  游遍名山大川,逛完名胜古迹,“到乡村去”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出游的新选择。“但不少地方局限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往往给人千篇一律之感。”在谢杰看来,三派村能够提供一种沉浸式的黎族文化体验,而这也是最吸引他的地方。

  以“一步一里一风情,一草一木黎家情”为主线个自然村串联成一个大景区,启动“黎花里”文旅小镇一期项目建设。地处门户位置的三派村借助这一契机,通过就地取景、就地取材,不仅打造出七彩梯田、黎花集市等一批景点,更借助外立面改造契机,将鲜活生动的制陶、织锦、舂米等黎家生活画面融入墙绘艺术,打造出一处处“流动的黎族文化博物馆”。

  “你们看那幅黎族姑娘看书的墙绘,画的其实就是这户人家真实的生活场景。”王下乡杨荣辉说,在保护好原生态环境、原生态文化、原真民风民俗之余,如今三派村实现乡村变舞台、村民变服务员、百姓变演员、田园变市集、特产变文创产品,已一跃成为我省人气颇旺的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之一。

  远处浮云万顷,近处山色朦胧,几乎是贴着崖壁绕过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吊罗山乡东北部的一道道山梁后,响土村的景致终于如山水画般渐次舒展——藏于山坳、挂在半坡,这一偏远苗寨与琼岛腹地的绝大多数村庄一样,依山势而布,黛瓦、白墙与绿树点缀其间,像是疏淡有序的笔墨。

  之所以取名“响土”,相传是因为村里有一块土地,人踩上去时会发出奇异的声响。或许是踩的人多了,如今这一奇观早已难现。

  踏上通往村里的青石板路,从爬满树藤的白墙、青苔点缀的灰瓦中穿过,会发现遇见的村妇个个头戴苗绣头巾,不少甚至头巾、腰带和绑腿一应俱全,传统苗村的乡土韵味可谓相当浓郁。待到耳畔的轰鸣声渐趋清晰,一条清冽激湍的溪水便自眼前横贯而过,河岸边一棵约要五六人才能合抱的黄葛榕树冠如擎天巨伞,在每年春天开出一树蓬蓬勃勃的粉花,叫人忍不住翻山越岭只为看它一眼。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响土村不仅通过大力发展槟榔、橡胶、益智和种桑养蚕等产业打开致富之门,也凭借着如画景致在海南驴友圈中小有名气,吸引游人频频到此爬山露营。

  位于五指山西麓的一片向阳山坡上,数列传统“干栏式”木板构造的房屋顺山势而建,长长的茅草自屋顶呈“人”字状垂落,折射出黎族传统民居从“船形屋”向“金字形屋”演变的轨迹——这里是被誉为“黎家第一村”的五指山市毛阳镇初保村,拥有着2005年列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传统黎族民居群。

  一面是浓缩着黎族生活、文化变迁的宝贵科研价值,另一面却是茅草房不再适应现代生活,村民渴望住上瓦房或平房的心愿,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发展的矛盾该如何平衡?

  2010年以来,五指山市将初保村茅草房整村搬迁改造重点村庄项目与毛阳镇风情小镇规划、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留住老村原始面貌之余,让76户黎族同胞搬进1公里外的二层钢筋水泥小楼群,圆了祖祖辈辈的“安居梦”。

  周边景区景点:五指山大溪谷漂流、牙胡梯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原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燕子山脚下,尔信水库畔,紧挨着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镇墟的高石老村,一栋栋别墅式的黎族风情小楼错落有致。

  若将日历往前翻一翻,眼前则是陋巷破瓦房、黄泥斑驳墙的另一番景象。“就算谁家条件好,买了小车都开不进去。”村民麦永定还记得,随着2016年七坊镇确立围绕查苗溪的“一溪两岸”发展理念和“七坊温泉古镇”的总体建设目标,高石老村的美丽蝶变也随即开启——

  新式民居、文化广场、道路系统、绿化、生态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相继建成,村民们“搬进”新生活之余,也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逐渐将这一集“海南省五星级美丽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诸多荣誉于一身的黎寨,打造成集旅游度假、民俗演绎、农业体验、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

  如今游客到访,入住高石老村的农家客房享受乡野慢生活,还可顺道前往周边的阿罗多甘共享农庄、湿地生态公园、湖畔公园以及鹭湖养生度假区,通过吃、住、行、游、购、娱的一站式体验,把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变成“可带走的记忆”。

  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姚家塝村在灼灼其华的紫薇花和翻着金浪的水稻点缀下,恰似一幅恢宏绚丽的锦绣画卷。

  2022年8月3日,由中铁十一局施工的湖北省襄阳市环线提速改造工程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T3主墩顺利实现转体。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蜜蜂养殖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蜂农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2022年7月2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闫乡东吕店村农民为铁棍山药进行管护作业。盛夏时节,豫西大地黄河南岸广袤的田野里,红薯、铁棍山药、葡中药材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管护作业,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2022年7月2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条沿村1500亩梨园内,脆甜可口的翠冠梨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着采摘、装箱、运输,呈现一片繁忙的丰收美景。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市场行情看好,预计全村梨子总销售超千万元,人均增收超2000元。

  2022年7月26日,辽宁省沈阳市30余位小学生在辽宁猎鹰国防教育基地参加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八一建军节前夕,学生们通过军事拓展项目训练,培养自主独立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国防意识。

  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天子山索道工作人员对索道运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该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预约游览等服务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景区内高空客运索道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保障高温天气下旅游接待安全。

  2022年7月24日,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在废弃尾矿上修建的景区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2022年7月22日,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印象·袁家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跑驴(丁嘴跑驴)非遗传承人在为游人表演

  2022年7月2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小山漾淡水珍珠养殖基地,养殖户在采收珍珠蚌。

  2022年7月18日,有着“天鹅之城”美誉之称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湖面上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白云城市相连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2022年7月17日在江苏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码头拍摄的世界首艘3000吨级自升式风电安装船。

  国家重点工程常益长高铁铺轨成功通过由中铁五局承建的常益长高铁全线控制性工程——资水特大桥,为常益长高铁建设早日通车运营奠定坚实基础。常益长高铁资水特大桥全长9267.57米,是常益长高铁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

  2022年7月18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沟,无人机航拍晨雾环绕中的森林“地球仓”。这是去年9月,刚刚建成的地标性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旅居服务品质。

  2022年7月17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游客骑行在生态如画的景色中。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以及学生暑假的到来,九寨沟的旅游逐渐热了起来。

  2022年7月15日,福建省德化县公安局交通民警联合乡镇派出所开展夜查酒醉驾专项整治行动。当晚,民警深入娱乐场所周边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全力遏制酒醉驾违法多发势头,切实防范夏季交通安全风险。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分公司设立了专用绿色通道,派出专人专车,确保高考录取通知书准确、安全、及时送到被录取的考生手中。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那拉提空中草原茂盛的青草犹如绿色的地毯,万紫千红的花海随风摇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海南少数民族纹样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