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文化

【网络走转改】田波: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_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田波从进入紫陶行业以来,大胆工艺流程,先后创新试验了10余个泥料配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了新的烧成工艺,使建水紫陶成色多样化,呈现出以纯黑、黑花、白、黑紫为主的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

据了解,建水制陶业已有35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水紫陶与江西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也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他还创新发明紫陶茶具的新型制作方法。他发明的亚光打磨工艺,弥补了建水紫陶在造型和实用上的不足,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有业界人士认为,年轻的田波,为建水紫陶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了现有的老艺人的工艺,还培养发掘了一批新艺人,及时遏阻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亡艺绝”;同时,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他大胆改良创新,将建水紫陶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社会效益。(完)

田波在介绍建水紫陶

亲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的复兴

据了解,通过几年的努力,田波的建水陶茶居紫陶文化有限公司现有应届大学毕业生10人,吸纳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100余人,固定资产500余万元,年产值超过400多万元,上缴利税10余万元。

继承传统有创造性地革新制作工艺

残贴装饰,是建水紫陶的“独门”秘笈,也是建水紫陶的工艺灵魂,但传统的残贴装饰,都不具立体感、文化元素不够丰富。为此,田波反复试验,研究色彩搭配和雕刻填泥方法,终于成功应用多次刻填工艺,形成了块面色彩的立体效果,在不同的块面上演绎各种书体、绘画,使作品更具文化底蕴,观赏性更强,也符合市场需求。他用这种工艺设计创作的紫陶作品《残贴大缸》获云南省第二届“工美杯”银;建水紫陶作品《斯文在兹》则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百花杯”银。2009年3月,由他设计创作的紫陶作品《陶茶一味》茶盒,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全国“金凤凰”创新设计大金。2010年,《滇南茶韵》等13件作品入选上海世博会云南馆,《哈尼茶贮》入选一类艺术礼品。

新华网昆明6月24日电(赵汉斌)作为年轻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今年43岁的田波已是荣誉等身:2008年,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百花”银;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全国“金凤凰”创新设计大,田波作品《陶茶一味》摘取金……在创业创新方面,田波同样有着不俗的业绩:2009年荣获云南省红河州首届创业州长、青年创业导师;2010年5月荣获第二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

因受体制和市场因素的影响,近几十年间,建水紫陶的发展却难以令人乐观。在2002年以前,建水紫陶年产值不足200万元,建水紫陶主导企业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器厂职工年平均收入不足3000元。由于技术相对落后、缺乏艺术创新,建水紫陶发展滞后、产量极低,仅有的两家规模生产的制陶厂也面临倒闭。

2004年,在外地多次创业“铩羽而归”的田波,回到建水做起了与普洱茶关联的紫陶茶器生意。由于当时的紫陶产品,从品种到品质都不够令人满意,田波干脆和朋友在建水县碗窑村成立了紫陶工作室,自己亲手做陶。

从那时候起,除了管理企业外,田波的时间都用在了看书上,通过书籍对建水紫陶以及其他地方制陶工艺进行研究,“恶补”绘画、书法。田波不断向老师傅们取经,还远赴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学习考察,常年奔走于各个博览会。在他的努力下,建水紫陶与普洱茶“结缘”,不仅找到了市场的切入点,他的紫陶作品在器型、装饰、功用上也有了突破和创新,带动了整个建水紫陶产业实现了几何级的快速增长。

建水紫陶历来“大器难成”,只要上1米的大件器具不是裂底就是严重变形。为了攻克这个,田波和他的创作团队大胆传统粘接工艺,配合新烧制方法,成功烧制成高1.05米的建水紫陶作品《窑变瓶》,作品窑变色彩丰富、艺术装饰效果突出,在云南首界“工美杯”评选中夺得了桂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