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文化

司徒尚纪:海南历史文化难割舍2016-3-22海南历史文化论文

司徒先生虽是广东阳江人,长期在广东工作,却是一个“海南通”,如果不是一口略带粤西口音的普通话,很容易让人觉得他就是地道的海南人。在与记者的交谈中,他反复提到海南乡贤、最早关注疍民并作出开创性研究贡献的文昌人陈序经,也多次强调如今海南率先成立疍家文化协会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

换个角度看疍民文化

疍家的文化认同

近年,新文化地理学在我国兴起,其中地方认同和文化认同成为热门话题,它研究人对地方综合性情感,对地方依恋、认同;而地方认同实质又是文化认同。这两者又与人对地方认知、情感、意向有密切关系,不仅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建立人与地方、的和谐关系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说到底,疍民能结合成江海社会,深层根源还在于他们的文化认同。”这种认同即认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形成的文化特性,包括文化认同、族群认同、血缘认同、地籍认同等的重迭、整合形成的文化共同体或文化综合体。司徒先生认为,有赖于这种文化认同,疍民形成自己归属感、文化凝聚力,支持、族群,在强大外力包围、下作出应对调适,繁衍至今。

司徒先生为海南文化辛勤耕耘多年,著述甚丰,著有《海南岛历史上土地开发研究》、《海南开发》、《简明中国地理学史》、《广东文化地理》、《广东历史地图集》等与海南历史、地理联系紧密的著作,为国内外历史地理、文化地理学者提供学术支持。

他说,疍民是海洋文化的活化石,无论从哪个层面,海南疍民都显得特别珍贵,需要一种抢救性的研究,如今很多研究都可以以最具海洋特征的海南疍民为对象,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司徒先生说,自上世纪30年代后,疍民渐渐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热门对象。研究内容包括疍民历史、经济、文化、分布等,丰硕,但近些年疍民研究没有突破和创新。“即使最近一次2012年在广东中山召开疍民文化学术研讨会,涉及领域仍是疍民源流、历史演变、经济生活、社会结构、、风俗、歌谣、旅游开发等,一如过去那样,未见明显的学术创新,这个古老的族群研究,处于停滞状态。”他,运用地方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研究方式,可以为疍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被誉为“为珠江立传第一人”的司徒尚纪,不仅是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珠江文化研究会的执行会长,更是新中国成立后大学的第一位地理学博士。

“第一次来海南岛是在1984年,当时是为了写博士论文《海南岛历史上土地开发研究》一文与大学的同行一道来海南进行田野调查,这篇论文中对疍民也有提及,但当时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司徒先生说,在后来的著作里,他对疍民也有陆续记载,“《广东文化地理》中,记录了疍民的风俗习惯和歌谣,但我觉得这些仍远远不够,疍民文化宝库中可以挖掘的宝藏还有很多。”

6月2日下午,在研讨会的茶歇时间,司徒先生接受了海南日报记者采访。当天,他身着浅色西裤、浅蓝色的衬衣,像以往一样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并且知无不言。

“江海社会”:

近日,司徒尚纪来到三亚,参加首届三亚疍家文化节,在疍家文化节的疍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他提交的会议论文《疍民研究新视角:地方认同与文化认同》,对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认为新文化地理学中地方认同和文化认同可给疍民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司徒尚纪的观点引起了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目前疍民地方认同和文化认同研究不多,很少,希望作为疍民研究的一个方向。”司徒先生说,希望能有学者打破当前研究的沉闷空气,开辟新领域。(记者 林容宇)

司徒先生对地理科学有着的追求,从天池到云南边陲,从桑干河畔到南国海岛,15个省区都有他的足迹,经常在烈日风雪中进行艰苦的野外考察。他的博士论文《海南岛历史上土地开发研究》就是他在大量海南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在这篇博士论文写作期间,他对海南岛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翻阅了几乎所有相关的资料,还多次深入五指山区调查黎族苗族的历史文化。

相对于人类活动与地理有关系、地理对人类文明有决定作用等传统文化地理内容,新文化地理更关注我们所处的“生活”。司徒先生进一步说明,新文化地理更关注不同的价值观如何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景观,然后这些景观如何又对人产生影响;文化与、经济、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空间的关系;性(别)、低收入群体的空间;等等。

疍民曾经用过的公仔艇。王叶丽 摄

司徒先生早年还曾参与海南城镇规划、海南历史文化名城编写、海南地方志编写以及图书出版、南海诸岛历史开发研究等工作,他笑言,他与海南结缘整整30年了,早已海南历史文化,难以割舍,。

“新文化地理更热衷于探寻背后的‘意义’,以橡胶林为例,文化地理学家要橡胶林的后面蕴藏着什么样的人性、人情以及风貌。”换句话说,新文化地理学,旨在探讨各地区人类社会的文化定型活动,人们对景观的开发利用和影响,人类文化在改变生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该地区区域特性的文化继承性,也就是研究人类文化活动的空间变化。除此之外,文化与自然的关系也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内容,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自然地理有很大的关系。

在研究中,司徒尚纪注意到,这支庞大的“江海社会”,其活动离不开固定的河段,疍民是以地域观念来维系群体、组织社会,故语言、风俗基本保持原来状态,很少受到陆上居民影响。疍民这种对原居地的依恋、怀旧,经常存在于他们潜意识中,产生地方与人之间的情感的链接,也是记忆中的地方和感觉,经历长时间不消失,是一种强烈的地方认同。

“就像当下离开乡村,进入城市的打工族,虽然条件改变,但他们仍念念不忘老家,并不认同城市,仅把城市作为谋生赚钱之地,一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会回去。”司徒先生举例说明,对故乡的依恋、对城市的陌生,不能不归结于地方认同的持续而长久的作用力。这就不难理解无论疍民漂流到何方,他们原来生活的那片水域永远不会消失,牢牢地留在他们心中。

江海生态,辗转的活动方式,使疍民不可能像陆上农耕族群那样固定在一个地方,他们以活动地域来维系群体关系,这就是司徒先生反复提到的疍民的“江海社会”。

30年海南情缘

谈起他的海南情缘以及海南疍民文化,这位71岁的老学者难掩兴奋,话匣子也随之打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