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文化

元代摩崖石刻

  元代,是个征战的时代,中国长达90多年,虽然时近一个世纪,但在封建帝制王朝中算是个短命的朝代。元代,是个征战的时代,中国长达90多年,虽然时近一个世纪,但在封建帝制王朝中算是个短命的朝代。

  据史料记载:元代者出兵由沿海向海南五指山腹地进军,此次“征黎”历时三年,规模空前,共有琼州清水峒以下19峒被“剿平”,13497户被“招抚”。元军兵马深入五指山中心地区,在乐东县尖峰岭刻“大元军马下营”石刻,东方市古镇州东虞山刻“大元军马到此”石刻,定安县黎母山刻“大元军马到此”石刻。这些摩崖石刻,都是蒙古帝国遗落在海南的历史活化石。

  —————————————————————————————————————————————————

  在乐东尖峰岭的一片柚木林中,有一处“大元军马下营”的遗迹,是元军征战到此的历史。2月28日,三亚日报记者随海南本土文化研究员郭义忠、陈明发、容族新等一行到尖峰岭寻找遗落在海南的元代摩崖石刻。“大元军马下营”石刻位于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往尖峰岭主峰方向一公里处。我们沿着尖峰岭主峰方向来到南崖公一号桥附近的“热带珍贵树种区”的牌子停下车来,这里没有任何石刻的标志,石刻湮没在公右侧约100多米的树林中,周边有许多本地人的坟墓,没有来过这里的人很难找到“大元军马下营”石刻。

  “大元军马下营”石刻是一块半圆锥形大石,高约2.5米,宽约3.5米,分竖四行隶书阴刻:第一行“大元军”;第二行“马下营”;第三行落款(小字体)“甲午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十日”;第四行“十一日到黎婺山”。另外,此石刻左边约十多米的一块卧地岩石上还凿刻有一个人的两个大脚印和四个马蹄印记,在马蹄印石的正东方三米处有一长形石上还刻有人的大脚印、茶盘等。传说元代将军陈仲达率军到此,因当时树木茂密,无法前进,就地宿营,撤兵前站在石头上飞身上马,手拿弓箭向尖峰岭方向射了一箭,因将军力大无比,故而在石头上留下脚印和马蹄的痕迹。

  据史料记载,今天的尖峰岭俗称小黎母山,古称“黎婺山”。明朝郭棐纂修的《万历广东通志》记载:“(县)二百里曰小黎母山。黎人环居其下,有巨石刻‘大元军马下营’”《县志》记载:“小黎母山,即马下营山,在城(县)东一百二十里。峰峦特竦,崖石崎岖,人迹罕至,群黎环居其下。上有巨石刻‘大元军马下营’,旁小石刻‘至元甲午三十一年正月十日’,稍旁又刻‘十一日到黎婺山’。”嘉靖《广东通志初稿》载:“乃以余贼付都元帅朱斌,统兵深入人迹不到之处,黎巢尽空。明年甲午春,刻石五指、黎婺而还。”

  据陪同考察的海南本土文化研究者容族新说,现在看到的“大元军马下营”等石刻字印为红色,是天涯社区乐东版主夜泊等人在2015年为了和宣传专程来描红的。

  尖峰岭“大元军马下营”石刻和东方市虞山“大元军马到此”石刻,均为元代者在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月黎民起义后,为昭德而作。经查阅资料和现场考证,“大元军马下营”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断句:“大元”、“军马”、“下营”。

  尖峰岭是名闻遐迩的国家森林公园,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森林公园,号称动植物宝库。乐东白沙河谷本土文化研究学会常务副会长郭义忠认为,尖峰摩崖石刻是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元军铁蹄之后留下的这些历史活化石,既独特又罕见,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重要的史料,其为景色优美的尖峰岭增添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可是,尖峰摩崖石刻“大元军马下营”至今无人识,长期任其风雨剥蚀和风吹日晒,风化十分严重,摩崖石刻岌岌可危。摩崖石刻的尴尬状态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极高的历史价值形成巨大反差。为此,他希望当地应该好好地规划、利用和开发它,不要让它“弃养”在深闺没人知。尖峰摩崖石刻不是石头而是历史,这一珍贵历史遗迹已刻不容缓。

  考察完尖峰岭“大元军马下营”石刻后,三亚日报记者紧接着赴东方市考证“大元军马到此”石刻。摩崖石刻“大元军马到此”位于中方村附近的虞山脚下,虞山与中方村之间隔着一条河,河名曰:东方河(本地黎民称之为石书河),摩崖石刻“大元军马到此”就刻在中方河边的岩石上。在东河镇中方村村委会符进豪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位于中方村附近的河边寻找“虞山石刻”。

  据《东方县志》载:虞山石刻位于东河镇中方村与天安乡陈龙村交界的虞山,距离古镇州遗址1.5公里。石刻在东方河岸上排开,一块石上刻“大元军马到此”。石高68厘米,宽100厘米,刻楷体字,分四行排列,大字三行,落款一行。“大元军马到此”六个大字规格为20厘米见方,每行两字。落款小字每字8厘米见方,文为“至元三十一年正月题立。据考证,系都元帅朱斌题。另一块石上刻“踞石吞流”四个大字,下面刻“甲戌冬朱参荃题”。

  记者在中方村的河对面看到这里立着一块碑:“虞山石刻”四个大字,碑的上下有:海南省文物单位,海南省人民,二00九年五月公布,二0一一年十二月立。

  中方村村委会符进豪说,附近村民都知道这里的“大元军马到此”石刻,他小的时候就经常到这条河里玩耍,“大元军马到此”石刻就在河岸边上,三行大字分别是“大元”、“军马”、“到此”。符进豪说,由于石刻所处的较低,河水稍涨一些就看不到了。河水少的时候还有村民在这里大石头边上烧火烤木薯,石刻有些损毁了。河岸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刻“踞石吞流”四个大字,如今已隐没在草丛植被之中。

  记者看到,在虞山石刻碑的右边不到三百米处是一座引水坝(原来是发电站),这里蓄水量并不大,但已湮没了“大元军马到此”石刻。左边几十米处正在修建一座大桥,该桥建成后将打安镇的陈龙村至封巴村的通道,方便村民出行。

  据《正德琼台志》卷六/十八页载:“虞山石鼓在镇州之东河中,傍有五大石有异人迹及鞍马蹄痕,顶刻大元军马到此,旁有小刻成化间同判陈龙,携兵抚黎至此处。”

  海南文史网也记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军征黎到县古镇州黎峒,毁峒,黎民百姓受到严重,学者四散,文化教育受到严重。6月,因天气过热,休整军旅,元军在虞山下的中方河边巨石上刻“大元军马到此”6个大字。据悉,元军还在定安县黎母山上也刻了“大元军马到此”石刻。

  史书上记载的“虞山石鼓在镇州之东河中”,镇州指的是宋朝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宋徽赵佶派提刑王祖道到黎区,王祖道见其黎地广阔,郡县稀少,奏准于黎母峒(今东方县东方村附近)建立镇州。辖邑四达、、龙门。

  中方村村委会符进豪还带着记者来到“镇州故城”遗址察看。“古镇州”是古代琼西通往五指山腹地的交通要道,即今东方市东河镇中方村这个。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提刑王祖道渡海观风,谓黎地广袤,都县稀疏,奏请于生黎之地立镇州以加强。四年后,因“出差货物不多,中间并无人旅往返”而废止。

  符进豪说,他当村委会文书的时候,曾来到古镇州故城测量土地承包种植农作物,测量古镇州故城,面积为50亩。记者看到,这里也立着一块碑:“古镇州故城”,是海南省文物单位。遗址四周还保留着高高的土墙,符进豪告诉记者,“古镇州”周墙四个角上就是瞭望台,土墙的中间各有一个大门,土墙外周是护墙河,如今,护墙河已没有水了,有的村民干脆把水沟挖深当水塘养鱼或抽水灌溉农作物。

  3月1日早晨,三亚日报记者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东方市四更镇付马村寻访“大元军马到此”的遗迹。据说,在四更镇付马村附近的缺口岭下,仍有一处“大元军马到此”的摩崖石刻,但记者在该村附近打听摩崖石刻的下落,无人晓得。关于付马村的摩崖石刻,史书未见提及。但从当时行军线上看,元军可以从昌化江入海口登陆,然后在驸马村军屯练兵,再从东河镇这条要道进入五指山。即符合“ 抵古镇州,遂登五指山,次黎婺山 ”这条行军线。史载:至元二十八年( 辛卯 1291年),元军集兵两万余举伐黎,历时三年,凡十余战,深入黎腹,并登山刊石,昭神武功。《定安县志》记载:“在山巅,元都帅朱斌统兵入黎,抵古镇州,遂登五指山,次黎婺山,各刻石:大元军马到此。”

  历史上的付马村,有文、吉、符等 12个姓氏2000多人,其中文姓为南宋名臣文天祥的。“付马”由“附马”演变而来。“附马”原义是“以马代步”。自隋代以来,昌化江流域为屯兵驻地,军人在当时具有双重身份,同时拥有军籍和地方籍,战时披盔戴甲,平时弃甲归田,战马也随之变成代步工具;另外,附马村毗邻屯兵驻地,村民多为屯军养马,“附马村”正是由此得名。

  记者正在付马村探访时,自称是文天祥的村民文杰热情地接待记者并主动介绍情况。去年刚结婚的文杰也是本土文化的发烧友,一有时间就骑自行车到处“寻古”,至今已骑坏三辆自行车。文杰告诉记者说,该村原先在今四更镇英显村西边,由于靠近海边,经常有海盗,故而于100年前迁徙至此。付马村的语言独一无二,1983年曾轰动世界汉语界。原来村里操一种传承600年来外人都听不懂的独特方言——付马话。付马村的村民除了在内部使用附马话,但他们却能用村话、海南话、军话、儋州话、临高话乃至黎语苗语及普通话与进行交流,而外人却无论如何也听不懂附马话。付马话是一个濒危方言,其独特语种引来了许多语言研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据部分学者研究得出结论:付马话的人群主体源自江西吉安。

  据介绍,位于付马村东南面6公里处有座“马岭”,便是当年放马的地方。村里还开辟了跑马道和练马场,只可惜,如今,跑马道和练马场已荡然。现在的付马球村村委会,就是原先付马球村的跑马场。

  听村里的老人讲,当年马场十分繁华,除了付马村的马外,很多人家从四面八方骑着自家的马来到这里比赛或练马。直到二十八年(1939年)日军侵琼后,日军抢夺了付马村大多数的马匹,只留下四匹瘦弱不堪的病马,病马死后,就再也没有人养马了,从此,马场也就逐渐消失了。

  在南宋之际,元将阿尔哈雅进兵海南,遣宣慰旧帅马旺招降,宋琼州安抚赵与珞与义勇谢旺、谢富、冉安国、黄之杰等率兵拒守在琼州白沙口,“相约,以死自誓”,舟师不得登岸。这一年11月,阿尔哈雅购得内应,抓获赵与珞等。赵与珞后不屈,后被杀。此后,海南仍有黄威远等四人抵抗。至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擒获黄威远等。这一年元代派朱国宝为海南四州宣慰使。当时还有南宁军谢有奎负固不服,临高等处黎人。朱国宝“开示信义”,又采取武力征讨和分化招抚两手,最终使谢有奎,“以其属来归”;所的黎人有的被,有的被招抚。降至1281年(至元十八年)2月,海南整个局势基本上安定下来。

  据史料记载:元代者出兵由沿海向海南五指山腹地进军,此次“征黎”历时三年,规模空前,共有琼州清水峒以下19峒被“剿平”,13497户被“招抚”。元军兵马深入五指山中心地区,并在海南留下“大元军马到此”、“大元军马下营”等石刻。

  “大元军马到此”石刻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根据史料,“大元军马到此”石刻在诉说着一段封建王朝平定民间起义的历史事实。

  至元年间海南黎族民间起义,而在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琼州安抚使陈仲达平黎策略,当年五月,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他为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率兵7200人于十月渡海,在上后又收兵14000人,可惜陈仲达不久便病死;其子陈谦亨继续带兵征剿,但第二年七月被召还朝,忽必烈又任命新的都元帅朱斌继续征剿,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夏天朱斌率军马到县古镇州(今东方东河镇)的黎族部落,烧寨,黎民百姓受到严重,史记“统兵深入人迹不到之处,黎巢尽空”。在军队经过虞山下的中方河时,朱斌在此休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在河边巨石上刻下“大元军马到此”6个大字。《正德琼台志》:“是役也,自开郡来所未有。然计兵仅二万一千二百人,计时虽二十六月,然实用兵才十三阅月尔。”可知征黎这场战争,元代是下了很大的本钱的,也说明这场战争毁峒也太了,“是役也,自开郡来所未有”。

  这些记载的史实,今天读来仍可想见当年战争的规模之大,可以闻见元兵纵横黎族村峒时的之气。元代的铁蹄之后,加强了对海南岛的。

  海南岛是南中国海上一大岛,位于中国通往南洋和国家的要冲,是我国的边防要地。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十一月,“琼、澹、崖、万四州以其地版图入贡”,海南岛正式纳入元王朝的版图之中。

  ———————————————————————————————————————————————

  元代,是个征战的时代,中国长达90多年,虽然时近一个世纪,但在封建帝制王朝中算是个短命的朝代。

  据史料记载:1264年,忽必烈建都燕京(今),把中心向中原转移。1271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依据汉族的古代文献《易经》上“大哉亁元”(极大)的意思,把蒙古国改为大元,表示国家极其广大,元代正式建立。

  元代建立以后,实现了空前的大统一。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从漠北到海南,从东北到新疆东部、南部,都在元代管辖之下,尤其是把今蒙古、、新疆东部及南部、海南岛、以及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元代者,为后来朱元璋元代提供了条件。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提出“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他派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伐,攻克大都,元顺帝北走塞外,元代在全国的至此结束。一代伟人曾评价“一代天骄”的元代者只不过“只识弯弓射大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