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文化

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知识学习园地:苗族蜡染

  苗族是我国仅有的几个人口超过500万的少数民族,也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要追溯到上古时代以蚩尤为代表的苗蛮集团,甚至是更早的九黎和三苗。苗族人民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民间工艺美术技艺,其中的蜡染艺术作品整个染织美术界久负盛名、独放异彩。

  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上,然后放入适宜在低温条件下染色的靛蓝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因蜡保护而产生的美丽的白花。

  苗族蜡染“先用蜡绘花于布,而后染之。既染,去蜡则花见。”苗族姑娘从小就在长辈的指导下学习“点蜡花”,待到长大成人时也就成了熟练的蜡染能手。蜡染一般在每年八月和十二月农闲季节进行。

  海南苗族蜡染所使用的材料全是当地土产,制作时先将自织的白布用草灰漂白,再把魔芋煮熟搅成浆糊状抹在白布背面;晒干后,放在面板上用牛角或竹节磨成平滑的布壳;按照需要剪成大小不同的幅面。

  

  蜡染技术主要运用在她们穿的裙子上,首先在作裙子的白布上划出各种线条,用针画出纹样的轮廓,再用草杆量好彼此之间的距离,用小竹片削成的点腊器涂上溶腊,由简单到复杂点出各种纹样图案。苗族蜡染有个特点,就是在绘图时一般不打样,只凭构思绘画,也不用直尺和圆规,可说是信手勾来,所画的中行线、直线和方圆图形,折叠起来能吻合不差,不得不让人佩服苗族妇女的心灵手巧。

  

  绘制完后,依次在缸中浸染,浸染次数多少以深浅来定。清洗后晒干。再投入沸水中煮去蜡液,这样原来的白布就形成蓝白相衬的各种花纹图案。苗族蜡染的图案取材多来自对大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美感追求,花、鸟、虫、鱼、河流、山川、田园等都是苗族蜡染中最常见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有表示爱情欢乐及纪录生活,也有民间传说故事。如蝴蝶松树纹样,寓意夫妻之间的爱情似松树常青;大青山纹样,象征苗族人民勤劳和智慧。

  

  苗族姑娘裙子上的蜡染

  在苗族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有《蜡染歌》,代代传唱着蜡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位苗族姑娘,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花卉图案,可是手工绘制实在太麻烦,为此她终日为闷闷不乐。

  一天,姑娘看着鲜花发楞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位花仙把她带到了百花园里,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姑娘在花园中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

  等她醒来才发现蜜蜂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去,重染一次,试图覆盖掉蜡迹。染完后,用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她惊奇地发现,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居然出现了美丽的白花!

  姑娘心头一动,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依样画葫芦照之前的步骤再做一遍,布面上就现出了白花,染缸中可以染出了印花布了!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学习她蜡染的技艺。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人民之间流传开来了。

  

  海南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最适宜种植棉麻、蓝靛,加上蓝靛染色只需要在低温条件下便可完成,用于做点蜡工具的竹子随处可见,苗家人就这样,不管生活再艰苦,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总能就地取材,用身边最触手可及的原材料,用简陋的工具,加上自己的勤劳智慧,创作出一件又一件记录着苗家故事的蜡染作品。

  以上图文由琼中三进校园组委会收集整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