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文化

首届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举行 上万市民近距离接触?

记者王苗苗实习生杨益莹/文

魏义民老人制作的“猴加官”展台前,活泼可爱的小猴子拆戴面具,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围观。

非遗展台

一位说,看,这个泥人和我像吧

大饱眼福的王阿姨用手机录了视频后,还特意问演员下午的表演几点开始。下午4点,她带着全家人来了。

还应有更多传统玩意儿

也要捏个“自己”

郑州市群艺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说,只有像这样让传承人更多地接近市民,走到老百姓中间,非遗才能真正有生命力,“非遗的,离不开像河南商报这样有责任感的的大力支持。”

当天,最吸引人的,要数号称“中华第一狮”的“小相狮舞”了。

“小相狮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巩义市金王狮鼓文化公司董事长李金土说,这些表演最惊险的“上老杆”的青年,最小的只有16岁。

而这两天的活动,也让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永占着实忙活了一把,“这么多人喜欢我这泥人,老高兴了,我们就是缺这样的展示平台,要是多点这种机会就好了。”

7月16日的展演上午9点正式开始,8点多就有市民赶到现场。

上周末,河南商报联合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和欧凯龙推出的首届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人气爆棚。近百个非遗项目进行了展示和表演,吸引上万市民驻足,一些传承人如“宋室风筝”传承人、“猴加官”传承人、“泥人刘”传承人等,也来到现场与市民面对面。

提起“泥人刘”捏泥人,还有个故事。曾经有个外国人,听到刘永占要的价格,非要加倍给他钱,在他看来,“你的艺术价值远比你想象的更高。”

记者侯建勋刘鸿翔/图

“这俩泥人的表情太赞了!”在嵩山“泥人刘”展台前,郑州市民樊女士一手抓着朋友的胳膊,一手指着桌子上摆放的“荷柴归来的老妪”和“咧着嘴大笑的顽童”两个泥人,兴奋地说道。

十几米的高台,四周用绳子牵引,狮子就利用绳子爬上高台。随着“板叉”“头扛尾”“倒立”等惊险表演,不时发出惊呼声,孩子们都看得目不转睛,许多人拿着手机拍照,附近居民楼上许多人从窗户里探身往外看。

泥娃娃太赞

作为非遗项目,古琴亮相此次展会,同样吸引了不少人关注,但谈到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学琴12年的演奏者王称娜也有些发愁。

“这是风筝吗?天啊,不说还以为是标本。”不少走到“宋室风筝”展台前的市民说。

引来众人“围观”

欧凯龙副总朱明涛说,整个社会对非遗的认可,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其中。

此次非遗展上,泥咕咕、皮影戏、吹糖人的摊位前总聚集着不少孩子。市民王先生趁着周末带着两个女儿来看非遗展,孩子们非常喜欢。王先生说,现在的孩子从小都是玩变形金刚和芭比娃娃,根本就没有见过这些传统的小玩意儿,其实可以多给他们接触的机会。

王称娜认为,目前缺少非遗项目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是造成大家对非遗项目知之甚少的主要原因,“希望以后能多点类似活动,这对非遗项目本身蕴含的文化会有很大的帮助。”

狮舞没看过瘾

樊女士说,“感觉年轻人不是不喜欢这些传统的东西,而是没有接触的机会,像我,看见这些小玩意儿就想买回家,所以,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得经常办才行。”

童年不只有芭比娃娃

10分钟,一个与樊女士神似的泥人出现在了刘永占的手上。“你看这中不?”擦了把脸上的汗,刘永占憨厚地说。“这也太像了!”樊女士接过泥人,放在与肩同高的,做起了泥人的“代言人”。

市民杨女士特地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来看展览。“我家订的有《河南商报》,报道的非遗项目我每期都看。”杨女士说,看了展览后,对“猴加官”印象最深,“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

把家人全叫上去看

“能给我捏个人像吗?”听到樊女士的话,正在捏泥人的嵩山“泥人刘”传承人刘永占,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能啊,咋不能,只要你觉得好就行。”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李肖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网站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