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资讯  资讯

海南日报圆了我的新闻梦想

海南日报圆了我的新闻梦想

  70年风雨兼程,70载春华秋实。《海南日报》即将迎来70岁生日,而它已经伴随我走过20年。我见证了它20年的发展历程,这也是它助我成长的20年,实现梦想的20年。

  1999年初,我刚从乡镇政府调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台当记者,由于工作关系,接触到海南日报社中部记者站的记者,总希望采写的新闻稿件也能在《海南日报》刊发。从那时开始,读《海南日报》的好新闻,品《海南日报》好文章,成为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每当遇到优秀的新闻稿件,精美的散文诗词,总会精心剪贴在16开的笔记本上,有空就研读,学习新闻稿件的语言和结构,揣摩文章的思想和精髓。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1999年4月19日,《海南日报》以《琼中开展植树造林万人行动》为题,在第四版刊发了我投给报社的第一篇稿件,虽是短短数十字,却是夙愿得偿,欣喜至极。

  在互联网没有普及的本世纪初,单位没有电脑,个人更无电邮,采写稿件只能用手写,然后再工整抄写,通过旧式传真机传到驻海南日报中部记者站,驻站记者收到传真后,敲打成电子版,再用电话拨号方式,传稿到报社稿库,才算完成。第二天将近中午,当邮递员把报纸送到办公室时,我总是第一时间找到《海南日报》,从省内要闻版到市县新闻版,看看采写的稿件是否刊发。

  由于付出艰辛和汗水,每年总有少许新闻稿在《海南日报》见报,有几十字的小消息,也有数百字的综合稿;从四版的“小豆腐块”到报眼的综合报道,甚至也有头版头条。每当从报纸的字里行间看到采写的新闻稿件刊发出来,心里颇有成就感。

  记得2002年5月,我到营根镇猿胎返村采写残疾人王轩亮在县残联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双手创业有成的稿。两天后,《海南日报》以《小额信贷重树生活信心》为题在头版头条刊发出来,介绍琼中县残联会帮助200多户残疾家庭脱贫的事迹,为全省联手帮扶残疾人树立了榜样。

  采写的新闻稿屡见于《海南日报》,也实现了我人生的转变。2004年5月,琼中县委把我从广播电视台调到县委办公室担任县委新闻秘书。从此,我的身份也从海南日报通讯员转变为海南日报特约记者,领到由海南日报社盖章颁发的特约记者证,在每年年终报社召开通讯员表彰大会上,也总获个二、三等奖,心里总有收获感。

  因为是特约记者,报社每年都给我赠送《海南日报》。我把每天的报纸收集,在月底时整理好,装订成《海南日报》“合订本”。几年下来,《海南日报》“合订本”叠放在房间,几乎靠近屋顶。

  当海南日报的特约记者,有艰辛,更有成就感。2007年国庆节中午12时许,受台风“利奇马”影响,琼中红口溪河水暴涨,一辆载有23名乘客的中巴车,冒险涉水过桥时被山洪冲入河道内。

  接到通知后,我第一时间放下碗筷赶到事发地点,在风雨中用镜头和纸笔记录下党员干部、消防战士、公安干警齐心协力解救受困群众的过程。3个多小时的营救,受困群众全部安全上岸。结束之后,立即赶回办公室处理现场图片、撰写稿件,当把稿件和图片传给海南日报驻站记者于伟慧时,已是晚上8时,将近9时才总算把饭给补上。这篇报道获得了大家肯定。

  当海南日报特约记者,是人生一笔丰硕的财富,更是一段难忘的体验:在上海世博会排2小时的长队参观中国馆、聆听雷锋塔精彩的事故、漫步鼓浪屿悠长的小巷……海南日报社安排的考察学习是特约记者的最爱,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每一次活动总是满满的收获。

  2008年,我由琼中县委办公室调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岗位换了,但身份仍是海南日报特约记者,除了平时写稿,负责为报社记者采访提供便利,还协助报社策划重大采访,在宣传部一干就是十个年头。

  2017年8月,有幸从基层调到省直机关工作。岗位又一次发生变化,但我仍是海南日报特约记者,继续写稿投稿;仍是《海南日报》最忠实读者,每天阅读《海南日报》,或通过APP手机客户端浏览阅读《海南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海南日报 电子版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