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文化

和谐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战略

和谐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战略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汉字“文”是一个由线条相互交叉而组成的,象征万物互相融合,有装饰花纹的内容丰富的字。“化”字则是“人”和“”的会义,

  “”即回首从人之意,所以“化”字是一个意为引导人重改行善的字。“文化”固定下来后,就具有“物纵横而无亥,引导人从善”的含意。正像王蓬的诗句“文化有余戒事略”所阐明的,其意是学问进步、社会开化。“文化”的英语Culture,词源是拉丁语中的Cultus,该词的原义中有“耕作”的意思。这个词源有人们在自然界中劳作,从中取得收获的意思。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将文化定义为“人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历史表明,文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所起的根本作用,首先在于满足于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文化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从种系发生上来说,人生而有文化,文化生而要发展。人类就这样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文化环境,反过来又让自己再适应于不断发展的文化环境。文化由相关的机构制度系统起作用。

  “和谐”一词指的是以人为核心的两种以上不同要素的协调、结合、融合与发展。文化的价值则体现在社会理想、结构和经济体制中,通过人们和谐的合作和制度的作用而发挥功能。和谐文化的提出表明文化问题工具化的新趋势,它预示着人们对文化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新变化。和谐文化的价值,即经济、社会、、道德和精神利益的共享及合理的分配的方式;换言之,追求共同幸福的目的,是人类解放的主要条件。没有一次同进步有关的人类活动会脱离和谐文化而实现。荷兰哲学家C・A・冯・皮尔森的《文化战略》一书,为和谐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颇有价值的文化哲学框架。作者为该书中文版撰写的引言指出:中心议题在于,“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文化必须变得更有动态性,更注重未来取向。就是说,应该采用新的广义的定义,即文化是按人的意图对自然或自然物进行转化的人类全部活动的总和。这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界说。说到底,和谐文化就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文化。

  我国历史上产生过不少有关和谐文化的思想。比如,儒家的“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些思想中最精华的内涵,即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自我发展和追求和谐生活的精神支柱,弘扬“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战略。我们党清醒地把握住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的历史方位,清醒地把握住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的文化自觉,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的文化自觉。我们党作为在13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重大战略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充分体现了“”重要思想的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和品质,体现了我们党正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勇气和智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其核心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以同志为总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文化自觉,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时代性的意义。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要求,应当从现在的具体事情做起,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简言之,坚持“以人为本”,需要自觉做到同志反复倡导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和谐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从思想上和制度上克服“官本位”。官僚主义作风,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所谓“官本位”意识,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这种“官本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很深的影响。一些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也自觉不自觉地做了这种“官本位”意识的俘虏,于是跑官、买官、卖官的现象出来了;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骗取荣誉和职位的现象出来了;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但求无过,一切为了保官的现象出来了;以权谋私现象出来了。当前,“官本位”意识的要害,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任,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集团负责。其危害极大。因此,对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官本位”意识,必须狠狠批判和坚决克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实施“以人为本”为核心内涵的和谐文化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代文人墨客春节抒怀更多的还是对新年的祈盼以及对未来的祝福。春节年年岁岁不同,诗意千秋万载不朽。带着这份盎然浓郁的诗情,让我们意气风发地走进玉兔献瑞的农历新年,一起感受新的一年里的勃勃生机。【详细】

  过年,是炎黄子孙最为庄重盛大的仪式,寄寓着丰富的人文符码。接近年根底,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老舍、沈从文、孙犁等文学名家,看看他们笔下的人们是如何过年的,听听大师们对过年的诸般描述,岂不更有年味?【详细】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愈加激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科技外交在国际格局和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详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