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文化

张志洲: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2)

张志洲: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2)

  报告指出,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与价值有三点:第一点,中国文化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人情味;中国文化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中庸、和谐的思维方式;中国文化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天下观念。

  第三,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必须把文化进行分类。当然,文化一方面可以有很多种分类;另一方面,任何分类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想大致可以把文化分成几种类型。比如,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价值文化,这些文化是一种可以产生软实力的文化因素。进一步来分析,制度文化的背后是价值观念。所以,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其实很大的方面就是体现在价值文化方面,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具有很多特殊性。这些文化的价值观念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的过程中是可以利用的重要因素。

  下面我主要讲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一,中国文化具有人情味。中国在文明源头和思维方式上有别于西方。早期的中华文明是定居文明,其实就是熟人社会。人和人之间叫“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在这种生活方式之下就形成了重视人际伦理关系,富有人情味的文化特质。

  传统人情味的文化会渗透到当今中国人看待国际关系、看待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当中。所以,中国的外交政策,其实在很多方面往往也会体现出人情味。这个与西方的权力、利益、结构、体系这些核心概念基础之上解释的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不一样的。

  在对外关系当中,中国的外交经常会体现出对情感的重视。不同的国家之间可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了国家友谊,中国人是可以让出一部分自己利益的。中国文化当中这种人情味也会体现为把国际关系比作走亲戚,在国际关系当中的表现可以启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用担心崛起或者复兴的中国会以大欺小,会国强必霸,反而在任何涉及利益的方面都是可以协商的。

  2013年10月,习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第二,中国文化是中庸、和谐、包容的。四书五经当中有一本书叫《中庸》,中庸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当中,中庸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中国思维。不走极端、追求平衡。《中庸》这本书当中有句话:“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它的意思就是说,从天地大道的规律当中来看,中庸完全是合乎天道的。从政策角度来说,如果说走一条中庸之道,就意味着这种政策具有正当性。

  与中庸这种观念相联系的文化思想就是和谐和包容。在现代的国家体制下,主权国家强调什么?是平等,而不是等级制。中国古代典籍有本书叫《礼记》,《礼记礼运篇》当中讲什么?“讲信修睦”,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讲国家之间要互信、友爱、和平。

  《中庸》这本书当中有一句话,叫“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表达的是在差异性基础之上建立和谐自然的秩序。像《论语》当中也有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同样讲的是一种和谐的文化。

  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经典思想,对于中国人理解现代国际关系有很多重要的启发。虽然各国国情各不相同,社会经济文化具有多样性,制度各不相同,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明确强调包容互鉴,它的根基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中华文化的分类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