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教育

宁波:办四通八达的教育

宁波:办四通八达的教育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到2035年教育发展的目标: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

  《教育家》杂志继2019年进行“省域教育现代化”专题策划报道后,于2020年再次开启“市域教育现代化”重大专题报道,2021年持续推进专题报道,展现城市前沿的教育理念,探寻城市未来教育的发展路径。继济南后,《教育家》推出宁波市的教育现代化解读。

  宁波,长三角诸多实力雄厚城市中的一员,山明水秀,海天辽阔,古韵与现代相融,秀雅与壮阔共生。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汇流于此,东入大海,“海定则波宁”,宁波由此而得名。在富庶的江南,这座港口工业城市,从2018年官宣GDP破万亿,现已跻身世界港口物流排名前三甲,成为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

  随着区域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要在复杂的世界大变局中步伐从容更上一个台阶,突围成为全球港口名城的“大宁波”,宁波发展则需要走向一个新境界。如果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重新定义宁波的话,无疑,教育将是我们的目光追寻。

  我们看到,许多城市从“抢人”到“抢建大学”,从用足够的工作岗位吸引人才,到培养人才支撑产业集群发展,显然,教育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新的风向。对人才的需求,从吸引外来到加大对本土人才培养,新一轮因教育而产生的“机会窗口”已到来,这将改变着城市对教育的传统认知。

  城市正在重新定义教育系统。在各区域纷繁的人才吸引政策下,宁波亦在悄然布局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双一流”建设、职业教育继续引跑全国、在全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等,宁波在新的发展阶段对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如何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求解教育,如何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定位教育,如何在“育人”的期待中办好教育,宁波教育人有着审慎的思考。

  伫立宁波教育博物馆展厅,当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清晰可见,在一眼千年里,宁波穿唐越宋而来;站在天一阁前,当目光透过泛黄的书卷,那些青衣布衫的孺子,正研墨书写一个朝代的春秋,在一笔经年里,宁波栉风沐雨而来。先秦时期,生活在宁波境内的是古越人,铸剑是他们独特的文化符号;明清时期,宁波文教昌盛,风气儒雅,天一阁藏书成为宁波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 “从剑到书”的历史转变中,是文化形态的改变和文化多样性的丰富,教育无疑是推动的力量。

  那么,宁波的“文教之邦”美誉如何而来?回望历史,从王安石在鄞县创办学府开始,官学教育与民间讲学至此在宁波这片土地上兴盛。宁波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文人学士,他们倡导教育,兴办府学,“乡饮酒礼”曾盛极一时。由此,宁波在积微成著中形成了教育风气,并由风气转化为外在形势,广泛影响着民间认知。风气一开,宁波这片古老的吴越之地,教育觉醒的时代来临。

  从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如星光般存在,照着宁波教育前行的道路。宁波在文化传承中,与教育的演变互为依存,从“进士之乡”到“院士之乡”,我们始终可以从宁波的历史文脉中寻找到教育发展的逻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神经生物学家杨雄里教授是宁波镇海人,虽土生土长在上海,但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对自己家乡的教育有着这样的评价,“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宁波人是非常重视小孩子教育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专家沈昌祥老师是宁波奉化人,曾就读于奉化二中和奉化中学。他说:“中学时代的先生们比较博学,既能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也讲科学知识。”中学时代的教育给他打下了扎实的功底,为他后来走上科研道路奠定了基础。

  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老师是宁波象山人。作为我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他在谈到家乡的教育时,充满感情。“宁波有两个显著标志,一是大企业家多,二是院士多。这基础在于宁波历来重视教育。宁波教育的根子是什么?就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宁波人屠呦呦教授为救死扶伤制成青蒿素不是一个实例?”从林崇德教授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宁波走出的杰出代表中,不管是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科学创造,其成长的源泉都来自厚重的文化积淀。

  宁波人对乡土有格外的归属感,对“根”的继承和亲和,是其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认同而产生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给宁波教育带来了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千年文化的沉淀,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能量,影响和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建立在深厚文化基础上的宁波教育,在守旧和维新间的不断碰撞中,积渐成变,不断产生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促进了新教育形态的形成。而这种新教育形态让宁波教育总能循序渐进,在新的时代趋势下生发活泼泼的气象。

  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宁波的乡村,美丽得像一首江南的诗。而在这如画的乡村,家庭作坊遍布,民营企业林立,成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分析宁波城市肌理,其内涵和外延随城市发展不断变化。但值得关注的是, 宁波的“县域强”现象伴随着改革开放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城市宁波,其下辖十个区县,其中慈溪、余姚、宁海、象山四个县(市),均是我国百强县。以慈溪为例,这座与上海、杭州相邻的宁波县级市,2020年GDP为2008.3亿元,经济体量堪比地级市。 城市的教育现代化是建立在县域这一基本单元之上的,宁波县域的经济实力,为城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宁波县域的“强经济”现象,产生了“强县中”现象,如浙江省慈溪中学、浙江省余姚中学、浙江省宁海中学、浙江省象山中学等都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全国知名的浙江省镇海中学也曾是宁波“县中”队列里具有代表性的学校。高中阶段的高质量发展,使县域的整个教育系统产生了“蝴蝶效应”,促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均衡发展。宁波始终把教育与城市协调发展作为价值导向,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学校平衡互动。透过宁波经济的县域现象,在无数个家庭作坊和民营企业中,人才的自培养和经验的代际传替,也赋予了宁波教育新的内涵。

  “十三五”期间,宁波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学前教育持续迈向优质普惠,中小学教育进一步提升品质与发展内涵,职业教育进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并于2018年全市通过了浙江省教育现代化验收。从宁波经济的“县域现象”中,可以看到宁波教育的底气和锐气。

  教育的发展需要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也需要与区域经济特征相匹配。从城市发展的动力判断,每一座城市对教育都有着深切的期待和要求。浙江省委、宁波市委彭佳学在谈到城市发展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新材料科创高地,聚焦新材料重点领域,构筑以甬江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体系,实施甬江引才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登峰’等计划,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成果转换效力、特色产业实力和专业人才竞争力”。

  面对城市发展的需要,宁波正着力提升高校与产业、行业、企业的深入融合和契合,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服务城市发展。目前,驻甬15所高校开设的专业培养层次涵盖了从专科到博士多层次学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基本覆盖了宁波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一、二、三产业。

  在城市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本质理解这两方面,宁波教育的实践遵循理路清晰。宁波把教育放在城市发展的现实境况下进行重新审视,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动态中进行考量,宁波的教育步伐趋向稳健。未来,宁波教育的决策和实践,还需继续持有对城市发展的洞察,以及对百姓人家的了解,这些必将汇集成一种平和而宁静的教育态度,使宁波教育发展充满坚韧的力量。

  作为我国第一批的开埠城市,宁波有着开放的气质。宁波商人向外开拓的足迹不仅踏在了国内漫长的海岸线上和内陆地区的村村落落,更是踏出国门,遍布世界,为宁波和世界的联通架起四通八达的桥梁。商贸带来生活富有的同时,让历来尊师重教的宁波人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宁波人重视教育不仅仅是理念,更出自他们的行动。他们在家乡出资建学、改善教育,促进了民间助学兴学优良传统的形成,来自民间的支持使宁波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捐资助学的宁波商人中,邵逸夫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今天,企业家捐资助学在宁波已成为一种常态。

  开放且携带开拓精神的宁波商帮文化,其骨子里是流水般遇阻而迂回的变通灵活,是于压力中敢打敢拼的勇气,是在不断变化中探索新路的通达。 宁波商人的通透精明却不失书生般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操守,对宁波教育的影响是深刻的,为宁波教育注入了新的观念和活力,同时也给宁波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启示。

  近年来,宁波职业教育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其加强职业教育立法,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宁波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均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提出了“建设一所学校,支撑一个园区;办好一个专业,支撑一片产业”,并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测建设,建立专业数据中心,科学调整专业布局,与城市产业布局对接,通过打通职业人才培养通道,整体提升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如此,宁波正在加速推进境外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通过十几年办学实践,为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办学之初,大学党委怎么建?思政课程如何开?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用宁波教育人自己的话说,“根本就谈不上打破制度壁垒,因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宁波人骨子里的商道精神,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用生意人的办法变通解决”。通过智慧的变通,宁波诺丁汉大学从无到有,实际上体现出了宁波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水平。

  随着都市圈越扩越大,未来影响城市发展的,已不再是都市空间大小的问题,而是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水平。城市的创新制度是否高效,创新思维是否足够开放,这些都来自人才素质,教育在城市发展中承载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发挥教育在城市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宁波的教育改革实践,为“城市教育如何破除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办学活力,为育人提供好的制度保障”这一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提供了鲜活的现实样本。宁波商帮文化所形成的价值观,促进了宁波教育体制机制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宁波教育的图景更为壮阔。

  宁波,一座传统与创新的城市,一座怀古与开放的城市,一座小桥流水与海阔浪涌的城市。美丽的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正用四通八达的开放教育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宁波,你可于烟雨蒙蒙中浸染江南的春,可于月夜的海边看夏风拂动衣角,可于古朴石桥上任两袖揽住秋风,也可于古老的屋檐下听薄雪飘落甬江。而这些生动的景象都会变成教育意象,在孩子们心间留下美好的印痕。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中,宁波教育应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从民间传统中生发力量,以制度创新激发教育活力。我们相信,宁波定会文脉相继,教育长兴。(文本刊记者王湘蓉)

  2023年2月14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安徽黄山风景区气温骤降,出现了初春罕见的雾凇美景,银装素裹,玉树琼枝

  2023年2月12日,三峡船闸实施为期两天的换向运行后,已恢复北上南下正常运行模式。三峡坝上、坝下待闸船舶数量基本达到均衡。

  2023年2月12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积极引导农民抢抓农时,对所育秧苗采用科学的二段育苗法,将漂浮育苗漂盘中秧苗移植到带营养土的托盘里,以达到秧苗强根壮株、早生早发的目的,促进春耕增产增收。

  2023年2月9日,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在北京怀柔响水湖长城,洁白的雪花把古长城装扮的银装素裹美不胜收。

  海口市西秀公园是城市生态综合公园,建有雨林之心、水上剧场、儿童乐园、篮球场、足球场等,实现了海口城市空间提质,打造宜居生活。

  2023年2月9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工业园区一家农资生产农资企业,工作人员正在将生产好的农膜装车发运。

  2023年2月4日,广西省河池市金城江区举办“火树银花浪漫金城江”打铁花非遗表演,吸引众多市民前往观看,浪漫的打铁花表演为老区河池的元宵佳节增添了喜庆氛围。

  2023年2月8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墨水河入海口湿地,成群红嘴鸥在潮间起舞巡游。

  2023年2月7日,在浙江省玉环市干江镇海上共富菜园中,养殖户驾驶小船穿梭在海面和码头,采收、运输、装袋、投售春汛紫菜,洋面上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2023年2月7日,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富良棚乡、塔冲等地的油菜花盛开。立春以来,春色渐浓,金色的油菜花与绿油油的麦田交织在层层梯田之间,与特色民居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田园画卷。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迎来开学季,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卫生健康教育和劳动实践等活动,上好开学第一课。

  元宵节前夕,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开展猜灯谜、展非遗、逛庙会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喜迎元宵佳节。

  2023年2月3日,南京铁路公安处泰州站派出所联合江苏省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九龙派出所共同在泰州站候车厅里开展猜谜语送礼品、吃汤圆闹元宵活动。

  2023年2月2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龙树坝村,梯田与村庄、云海、森林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2023年2月2日,2022年国家乒乓球青少集训队和少儿集训队(第三期)江苏省选拔赛(第一阶段)比赛在常州正式开赛。264名国球少年齐聚常州市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一展技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教育系统的定义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