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与使命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与使命

  9月28日,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2021年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党组、部长怀进鹏以视频方式发表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会议。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等代表获奖人员发言,钟秉林教授等在主论坛作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分论坛和青年论坛诸位专家学者作相关报告。专家的发言、报告引起了热烈反响。我们陆续推送与会专家的精彩发言和报告文稿,敬请关注。

  9月29日,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劳动教育的时代应答:本质与使命”分论坛召开,旨在讨论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如何发挥好育人功能,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系做出贡献。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全国劳动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学校校长、期刊编辑共计100余人线下参会,线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刘向兵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柳夕浪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执行院长罗祖兵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所长郝志军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蒋士会教授、重庆教科院院长蔡奇勇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徐海娇博士、北京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尤娜、宁波北仑区教育局副局长康海东、长沙市雨花区教科所所长徐宇明、成都武侯教科院副院长魏虹、史家小学党支部洪伟、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余军、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殷郡伟、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陈雪梅、湖北红安县教科院余向红、台州学院汪贤泽等就劳动教育的本质特征、劳动的教育价值挖掘、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的推进策略、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研讨。论坛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在社会主义中国,劳动教育一直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教什么、育什么、怎么教是开展劳动教育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与会专家围绕“从党史百年看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本质与使命”“劳动何以育人”“劳动教育需坚持‘劳作’之本性”等话题展开了讨论,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教育要突出思想性,应有“宣示、人培育、社会生产动员、意识形态建构”等功能;新时代劳动教育要突出社会实践性,通过劳动开展教育,在劳动中进行教育,要深入思考什么样的劳动更有教育价值,如果不强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以躬身实践、体力劳动为主,最终会导致劳动教育的虚化;新时代劳动教育要突出整体综合性,即教育目标一致、教育主体协同、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过程完整、教育方式多样等。同时,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注意将劳动教育与面向职业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区别开,如将劳动教育仅仅等同于体力劳动,又会存在“过程形式化、内容空洞化、取向功利化”等问题,彰显教育性、抓好培育青少年劳动伦理培养亦是关键问题。

  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内涵理解片面、内容散乱、缺乏学段特点和地方特色、“活动形式”与“发展实质”相割裂分离甚至相冲突对立等主要问题。参会代表提出不要简单地将组织学生进行劳动等同于开展了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窄化为劳动课。劳动课程不只是劳动教育的工具,更是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教育价值选择的载体,是促进劳动教育创新和发展的介质。劳动教育课程要深入思考什么样的劳动更有教育价值,避免停留在讲劳育知识的表层,应该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觉察并澄清自己或他人劳动的目的意图,唤起内在劳动意愿。劳动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依照“梳理劳动内容——明确项目目标——制定项目主题——开展项目实践——进行有效评价”的思路进行指导,促进劳动中的学习。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部门是推动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好统筹规划、科研引领等作用,破解劳动教育面临的重视程度不够、资源缺乏、师资不足等难题是关注重点。参会代表提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从规划引领、建立区域劳动教育一体化模式着手,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全社会支持、关注劳动教育的机制;其次要夯实区域劳动教育条件支撑,保障有经费开展劳动教育、有空间开展劳动实践、有教师指导劳动过程、有课题引领劳动教育方向,职普融通、基地共享、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可以有效解决条件保障问题;最后要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将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作为教育督导、学校评价的重要指标。

  在各级各类学校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劳动、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实施的基本常识被忽略、被误读的问题。来自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校的校长代表就此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阶段,可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升级合作,以“预案规划—实施运行—过程监测—成果评估”等多重 PDCA 螺旋式上升循环结构促进实现“劳创融合”。在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价值定位,以学校整体实施方案为抓手,找准突破口,系统设计谋划,与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融合,方能将劳动教育新要求落细、落实。

  石笋街小学构建“和悦”劳动教育体系,确立“爱劳动,会劳动,尚劳动,勤劳动”四大培养目标,开发出“常规、融合、拓展”三类课程,提供全域化的劳动实践空间和全纳式的师资保障,开展过程性、成果性、发展性的三种评价方式,形成《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1+N”劳动教育清单》,让学生在和悦主题活动、和悦校园节、和悦假期实践、和悦劳动周中激发热情,提升技能,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天空农场就是学校的“和悦”劳动基地,包含“三坊”“五区”“七园”的实践场所,占地约3000平方米,开设花卉养护、果蔬种植、果饮酿造、无土栽培、扎染、木工、金工等10余个门类劳动课程。

  现场身着“工作服”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劳作”。果园区,柚子、柠檬、金桔、柑橘挂满枝头,孩子们拿着剪刀、手提竹篮,开始了今年秋季的第一轮采摘。“这些水果都是我们自己种的,那边的水稻我们已经收割过一次了。”说起丰收的情景,孩子充满骄傲。这边采摘,另一边孩子们正好用刚摘下的柠檬做果汁,大家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清洗、切片、榨汁、兑水、装瓶,一气呵成。桌子上的杯子已装满出炉的成品。“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logo哦……”一位小同学指着瓶身的贴纸高兴地介绍。

  扎染区,几名学生站在大染缸前,手握木棍用力搅拌着缸里的布堆进行上色。一旁的晾晒区,数十条完工的扎染作品正历经最后的工序,各式的花色甚是好看。距离扎染区不远处的种植区,棒菜、扁豆、水稻等农作物等待着丰收。

  种植区,“锁孔花园”“披萨花园”等种满了品类丰富的果蔬花卉,对不同年级该课程设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标:低年级重在认识常见作物,观察植物生长规律;高年级负责除草、施肥、浇水等作物管理,需要学会使用常见农具,了解简单的病虫防治技术。

  对于中心城区的学校而言,每一个空间都“寸土寸金”,石笋街小学总共20亩,空间小,地面上已经没有太多可以让孩子们去参加劳动的地方,但是省市区和学校重视,想办法把所有的楼顶全部改造成果园、菜园,打造出一个3000余平方米的农场学校,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

  除了农事劳动,学校还开设木工、金工、精油制作、职业体验等丰富的劳动课程,其中一些技能可能连家长都不曾掌握。

  学校根据学生学段和年龄特点,打破学科本位的观念,不仅开设劳动必修课,还将劳动与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融合,编制《全学科融合劳动清单》,注重挖掘各学科中的劳动元素,给予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机会,实现“五育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

  来自四年级的孩子展示了学科渗透劳动教育项目式学习——铺草皮方案拼的全过程。从发现问题提出方案、实地考察获取数据、清理松土辛苦劳作、查询信息购买草皮到最后的动手开铺美化校园,孩子们思路清晰、干劲十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教育的本质特性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