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文化  教育

回望2016年教育关键词每一个都与你息息相关

回望2016年教育关键词每一个都与你息息相关

  回顾走过的这一年,我们一起经历的每一件小事,有悲伤也有高兴,但无论怎样,这些属于我们一起走过的共同记忆,都会用各种方式继续参与到我们2017年的生活和教育中。

  2016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也就是意味着,“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开始实行啦。

  虽然国家已经进入了二胎时代,但是并非“多双筷子”那么简单。小到老大和老二的关系、夫妻关系、家庭生活的改变,大到人口结构、二胎产业链、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增加生育假、取消晚婚假,二胎时代引发了人们从一个新角度去看待家庭和家庭教育。

  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很多家庭都有生育的想法和需求,但因为抚养责任太重,家庭压力太大不敢生。80%家长认为仅有可生的政策并不够,后续的保障措施才是关键。比如女性面临的就业压力,教育资源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二胎政策的出台,不应该只是家庭单方面的事,更应是一个社会在保持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假如说一个家庭有要“二胎”的计划,那么先要自己做好准备,可以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父母是老大心目中的好父母吗?父母有把握把第二个孩子带得很好吗?父母有办法同时安抚好两个孩子的情绪,从而让他们和睦相处吗?所以说,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后再做决定也不迟。

  2016年2月下旬,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表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的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

  多校划片的目的是改变“单校划片”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把学生入读小学、初中由“一对一”变成“一对多”的情况,以便解决家长过分追捧学区房、中介大肆炒作学区房的现状。这也让教育资源得到均衡分化,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好学校变多,而我们的选择也会变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际差距明显缩小。

  但是教育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等实质性的东西并没有从根本发生改变:公认的好学校,仍然是好学校。所以不管怎么样,人们还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最厉害的好学校里,择校的社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变。

  所以说,改变当下的现状,只有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不仅要选房还要选学校,切莫轻信“学区房”的广告语,找到最佳性价比的学区,用心巧妙避开虚高学区房陷阱!我们要对各区的教育做充分的比对并结合家庭教育的定位和对孩子的期望值。

  2016年3月1日开始,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新法有三大特点:一是明确精神侵害属于家暴,同居关系同样适用该法;二是发现家暴线索,学校、医院等有强制报案义务;三是确立“告诫书”“保护令”两道盾牌。

  丈夫不能再打老婆,家长也不能随便打孩子了,同居关系实施的暴力行为也被纳入家庭暴力范畴。从法律意识上去除那些“打自己的老婆别人管不着”、“打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权力”、“老人是家务事”等错误观念。明确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

  2016年3月,高考改革终于出台了具体方案。2016年高考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取消一本线分,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按最高分记入高考成绩,满分100分。

  虽然各界褒贬不一,但是高考改革,方向都指向了教育公平和综合素质,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们将会有更合理、更轻松的学习生态环境。

  我们现在不再区分原来所谓的二本和三本,而是要更重视学生专业的选择。这一政策打破了文科生可以选的专业不多的尴尬,理科生因为短板而影响成绩的悲剧,报志愿时想报专业不是文科或者理科所属的无奈!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也强调:表示中考也将要改革!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形成规范有序、监督有力地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既然已经取消了“一考定终身”和“高校等级化差异”,家长就应该更多的注重孩子的道德品质、创新发现、生涯规划等内容,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在北京市“展望‘十三五’ 发展谱新篇”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上回答提问时表示:思维活跃善于知识融通的孩子更吃香。

  素质类、艺术特长类孩子会受到更多的重视,我们要更加注重让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进行自我探索、认知自我,多动手多体验,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2016年4月底,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意见指出,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

  12月8日晚,一篇题为《每对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开始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刷屏。再一次将校园霸凌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因为“校园霸凌”行为会导致受欺凌同学的身体创伤或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扭曲人格发展,造成相关学生失去对人性的基本信任。不断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让家长们对校园安全的担忧逐渐升级,除了呼吁全社会的关注,相关法律和规范的出台就更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对“校园霸凌”持零容忍政策。我们要做的就是采用正确的方式解决,相信孩子,更相信学校,及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做到家校合一。面对霸凌,我们更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尽最大努力预防,让孩子学会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的同时尽最大努力不让孩子受二次伤害。

  2016年11月,全国妇联与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全国妇联就家庭教育问题进行的公众调查数据显示,90%被调查者认为家庭教育对个体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立法的呼声十分强烈。

  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导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十分重要,同时,“孩子”也是家长父母的最大事业。作为父母,不管处于哪个层次,都要时刻提高自己。无论是修养、知识、智慧、境界、胸怀,将这些积极的方面传递给孩子,孩子才能变得优秀。

  即将过去的2016年发生了很多教育领域的大事件,每一件都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通过这些方针政策我们可以看出,素质教育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领域。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都可以变得更加优秀,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爱孩子,应懂得爱的反馈;父母教育孩子,更要向孩子学习;父母与子女沟通,更要保证“双向”,作为子女不仅有“听父母说”的权利,更有表达自已想法的自由。

  家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长期的陪伴、监督和管理改进。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家庭,一起加油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与教育相关的词语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