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海南文化  教育

海大外国语学院打造“公共外交+”实践育人平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为适应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需要,省政府专门印发方案,要求全面提升公民外语水平,提升公民外语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紧跟时代步伐,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构建“公共外交+”实践育人平台,为给海南输送公共外交视野下的优质外语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日前,该学院组织的海南大学“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调研团,荣获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调研团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期待带了回来,也将海南故事、中国故事讲给了世界。

  公共外交+课程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金山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重大历史使命。习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发表后,学院党委迅速启动大学习大研讨大落实活动,组织全院师生结合本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际开展调查评估,调整办学定位,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

  “经过研讨,‘培养创新意识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我们的办学目标;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多元文化素养,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金山举例,为了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学院开设了“海南地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传播”等课程,让学生在了解和认同本国、本地区文化的前提下,争当中外文化交流使者,讲好中国故事、海南故事。

  为了实现“浸入式”教学,该学院还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开展了外语演讲比赛、外语配音大赛、外语主持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王丹辰对“话剧之夜”活动印象深刻:“我们把‘愚公移山’等故事改编成话剧并用外语演绎,一方面提升了语言应用能力,一方面向观看话剧的外教和留学生们传播了中国文化。”

  公共外交+实践

  带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连续4年,该学院都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赴英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围绕“中国形象”“‘一带一路’倡议认可度”等主题进行调研,同时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最新成果。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高舒娟今年7月在泰国调研时,每天都有可喜收获:“我们能感觉到当地民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肯定,对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认可。在他们对中国人的评价中,‘坚韧’‘勤劳’‘踏实’等词语高频出现。”

  曾响应国家汉办号召,到澳大利亚担任汉语志愿者的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杨婧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外国民众对中国产生向往,“跟我们学习汉语的人群不断扩大,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都非常感兴趣,乐于体验书法、扬琴、葫芦丝等中国文艺。我还网购了一批木偶,给当地小学生排演《西游记》经典片段,他们非常喜欢。”

  公共外交+服务

  为自贸港建设作贡献

  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在近些年海南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重要国际会议和活动中,不时可见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的身影。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常要“一对一”地全程服务外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代表了中国新时代大学生的形象。”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汪说,每次参加此类活动,大家不仅要苦练外语,熟记活动信息,还要“恶补”海南乃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以便随时介绍给外宾。

  令他们欣慰的是,外宾不仅对他们的服务表示满意,也对海南乃至中国的发展感到惊叹。杨婧记得,一位来琼参加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的外宾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全程用手机录像,不停赞叹:“海南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有太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太多领域可以开展合作!”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黄丽芹介绍,学院将服务社会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一年多来,学院先后派出师生,到陵水等市县、海南省律师协会等机构、海南马自达等企业、乐东佛罗中学等学校开展实用外语培训或外语支教活动,为全面提升公民外语水平助力。

  “目前,学院在英语、俄语、日语专业之外,还开设了缅甸语、越南语、印尼语等小语种课程,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外语,积极参与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工作。”黄丽芹表示,接下来,学院还将不断完善课程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师生更多地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陈蔚林 闫治 王一钦)

  (海南日报海口12月24日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