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海南文化  教育

一个抑郁症患者想说的话

  记得当年,父母与朋友知道我患上抑郁症时,他们惊讶的表情立刻烙在了我的脑海里,后来我总被那个场景刺痛。但这本不应该让人意外,抑郁症患者并非一个人数稀少的边缘群体。中国约有5400万抑郁症患者,相当于平均100个人里至少有4个抑郁症患者。患者人数众多,面貌却模糊不清,是因为这个群体将自己隐匿起来,据统计,我国心理疾病人群就医率不足10%。缺乏专业治疗的后果,就是中国抑郁症患者有极高的自杀率。许多抑郁症患者不愿接受治疗,并非因为他们不痛苦,而是因为社会对抑郁症缺乏理解,这使得他们宁愿逃避事实,直至坠入深渊。

  忧郁与心情低落,本是人类再正常不过的情感,但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与放松,人们总能从中走出来,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心情不佳者的告诫。但当忧郁逐渐拉长时间,变得黏稠,与其他难以名状又沉重痛苦的情绪纠结在一起,缓慢地将一个人包裹时,他自己会感受到其中微妙但却有如鸿沟般的区别。这时,无论是别人还是他的内心,都会提醒他:这只是一时的情绪,做点开心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只是随着时间推移,抑郁会逐渐淹没他,并将他拉入更深的泥潭里。抑郁症与日常的忧郁有感受上的类似,并且难以有明显的外伤暴露给他人看,这会让人怀疑抑郁症患者在无病呻吟,或是逃脱应负的责任,甚至患者也会开始质疑自己的感受,怀疑自己是性格软弱或意志不坚强,加上抑郁症本身就会抽干患者的行动力,许多患者都只能默默承受。

  即使抑郁症患者能够鼓起勇气,寻求医药与心理咨询的帮助,也很容易陷入两方面的困境。首先,我国的精神科医疗资源极其缺乏,并且分布不平衡,这导致许多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疗支持。据统计,目前精神科专业医生仅有3万人在岗,而根据专业人士评估,需要50万位医生才能满足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而大部分的医学院没有精神卫生专业的设置,也无法及时补充其中的缺口。

  即使得到了医疗救助,医生为患者开出了诊断单与药物,他们也会很容易被打上“神经病”的标签。周围的人会将他们与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提并论,断言他们无法摆脱“精神病”的纠缠,“这辈子完蛋了”,而这些人包括他们的父母、他们敬重的老师与他们的至交好友。这些污名对患者心灵造成的伤害是持久的。即使在多年后的今天,父亲在我拿到诊断单的那天对我说的话,还刺痛着我的心:“你这辈子是废了,是吗?”尽管今天我暂时告别病痛,这样的话也令我难以忘怀。

  没有人想得抑郁症,但当它猛烈扑向你时你却无法避开。每个患者得抑郁症的直接原因,当然来源于个人的生命体验,但许多学者已经敏锐地发现,从前只属于少数人的抑郁症,如今迅速“平民化”,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抑郁症的流行不仅是个人的原因,背后也隐含着社会的变迁。韩国哲学家韩炳哲就指出:我们身处充满竞争的、效绩主导的功绩社会,每个人都被要求“积极生活”,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自我实现,而失败是绝对不行的,并且要归咎到自身不够努力上。这种人生态度在社会中蔓延,导致人们很容易倦怠与精疲力竭,也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抑郁症的泥潭中。有研究就指出,每天工作11个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人患抑郁症的概率比每天工作7~8个小时的职员高2.5倍。如今,企业拼命鼓励年轻人积极奋斗、互相竞争的社会氛围,与越来越加速的生活节奏,固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同时也制造了数量惊人的抑郁症患者。

  帮助抑郁症患者,其实也是在治疗社会的创伤,抑郁症不仅是个体的疾病,也是社会问题的症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亲友的拥抱与安慰,还需要社会对抑郁症的了解、足够且分布均衡的精神医疗资源以及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反思。毕竟,每一个抑郁症患者,内心深处都希望有人能将自己从泥潭中拉出。

  洪岗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