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网事

芳华十载留竹乡——我和家人在广德的往事(下)

芳华十载留竹乡——我和家人在广德的往事(下)

  每年六、七月份,都是考试、阅卷的大忙季节。每到此时,我总会拿出这两张已经发黄的老照片看看,边看边想,想想自己第一次参加高考阅卷的往事——

  “招生会议两度开,众说纷纭难编排,虽说东风强有力,玉门紧闭吹不开。”这是1977年流传的一首打油诗,记述的是“第三次复出”后,面对重重困难,锐意改革高考招生制度的事。当年就是邓公提出的“恢复高考”一锤定音。

  于是,十年后的一九七七年,全国第一次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虽然我是“”前已经考入大学的“老大学生”,但是从祖国命运和前途着想,从千百万知识青年和在校学生的角度着想,自己还是兴奋得夜不能寐,欣然赋诗——

  于是,十年中积压下来13届570多万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男女,从车间、从农田,从军营……走进了改变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考场。因刚刚拨乱反正,受时间、教材、考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考试不便全国统一进行,而由各省、市单独组织安排命题、考试和阅卷等一系列工作。

  我们安徽省集中在江城芜湖的一座农业学校的校园统一封闭式阅卷。我有幸被抽调参加这一神圣的工作。当时我虽教书虽已近十年,可参加高考阅卷还是大姑娘出嫁――头一回。当时所在的学校也是第一次有幸派员参加这一神圣而又神秘的工作。所以,自己和学校的领导、同事的自豪感和高兴劲溢于言表。

  妻子替我精心准备了行装,还奢侈地花了半个多月的工资特意买了条当时流行的毛料裤子给我换上。临走的那天,她挈女将子,送了又送,叮嘱了又叮嘱,惹得同事们笑话我,笑得我和妻子都面红耳赤。学校的老师还特意用全校唯一的一台“海鸥牌”120相机给我们拍下了这两张全家福,留下了那难忘的岁月印痕,留下了留下了我和妻子青春的身影,留下了我们一双儿女稚气的笑容,也留下了妻儿和我依依惜别的深情……

  到了芜湖,我们就被“关了禁闭”,吃喝拉撒睡和阅卷工作都在一个地方。那年头普通老百姓还没有手机,连固定电话也不多见。好在有来自大江南北、淮河两岸的数以百计的男女老师朝夕相处,倒也不觉得寂寞和孤单。

  阅卷的揭幕仪式――动员大会上,省教育厅领导给我们讲了许多思想重视、注意保密等“大道理”,有关专家和负责人又讲了许多需要注意的“小细节”。

  在阅卷场所,我见到了一些老朋友,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我们上班时间紧张地阅卷,便轻松地交谈阅卷中遇到的奇闻趣事。

  记得我被分工批改作文,你知道吗,100分的语文试卷作文可占70分哦(还有一小段文言文翻译10分和现代文内容20分)。

  因为是取消十年后第一年恢复高考,全国各省市命题专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30个省市光作文题就有五六十道(有的省市拟了两道甚至三道)。我们安徽省那年的语文试卷上的作文题是两道(考生任选一道):

  那年的作文题虽多,但大同小异,色彩比较浓,大多是紧跟形势,大唱高调的。其他省的作文题有不少都类似安徽的作文题。口碑较好的是浙江的题目:《路》。那一年,参加高考的人几乎都是在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仓促上阵的。从1966年至1977年,绝大多数城镇户口的初中或高中毕业生只能“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农村户口的则回乡务农。国家一决定恢复高考,有资格报考的人蜂拥而至,甚至不少父子、母女、兄弟、姐妹、师生携手同进一个考场,一块来挤“独木桥”,来跨越这道“穿草鞋””与“穿皮鞋”的“分水岭”。于是乎,考生的年龄和文化以及反映在答卷上的水平都参差不齐。

  一天,理化组的阅卷老师告诉我们,他们今天改到一份卷子,上面一个题也没答出来。不过这位考生倒也颇有自知之明,自己已在卷子上画好了一个大鸭蛋,而且画得阴阳面分明,立体感很强。更有趣的是鸭蛋旁还题了两行字:

  令人遗憾的是和谐的乐章中也有不和谐的音调。阅卷开始几天后的一天,阅卷场所突然引起一阵骚动。只见有些老师从阅卷教室出出进进,空手出去的老师回来时都背着个草绿色军用布包,里面装得饱鼓鼓的。其他老师好奇地一看,原来里面有酒和茶叶。听背包的老师说,这是他们县有关领导专门看望阅卷老师而带来的礼物。他们县的老师人手一份。

  好家伙,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一来,其他市县的老师吵吵嚷嚷起来,羡慕、赞叹人家之余,都纷纷要求自家的带队人员向家里领导反映,也来慰劳慰劳自家的老师。后来果然来了好几拨慰问使者。

  原以为这是尊师重教的好事,谁知道那个县的慰问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来搞鬼的。后来听说,那年那个县有某某领导的孩子参加高考,他是特意前来面授机宜,示意和安排阅卷老师作弊来的。听说涉及这次作弊的人员达17人之多。这些人胆大包天,简直是骇人听闻。

  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后来听说参与作弊的所有人员,根据其作弊情节轻重,分别受到党纪国法的的应有处罚。有个中学校长,被罚当了学校打铃的临时工,真不值得哦。

  高考,尽管也许还存在着许多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不过,愚以为,总的说来,它还是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况且有关部门和人员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改革和完善它。因此,它仍然不失为选拔人才的一个很好的形式,起码在目前看来。

  光阴荏苒,转瞬不觉已经逝去几十个春秋。其间,本人不知又参加过多少次多少种的阅卷工作,又耳闻目睹过多少件多少类的奇闻趣事。虽然不少已经忘怀,可一九七七年的那第一次阅高考试卷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我时时告诫自己:一定要把十年蹉跎岁月所造成的损失夺回来,一定要多多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

  在那个“大革文化命”的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比物质生活更加贫乏。8亿人民只有8个样板戏,穷乡僻壤的地方还很难看到。

  不过,有一个地方却比较特殊,那就是一个位于广德县誓节镇茆林村的代号“603”的地方。那时候,我们只知道那是一个从上海“内迁”来的军工企业、兵工厂。后来才知道,它是我国第一个火箭发射基地。《中国航天大事记》记载: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就是在那儿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就是从那儿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那时候,方圆几十里的誓节镇只有那个单位能享有一种特殊的待遇——每个周末的晚上都放映电影。每到星期六,“603”家属大院门口就早早贴出电影片名的预告,大院广场上也早早挂起了显示投影的白色大屏幕(“银幕”是也)。

  当时,我带的班上正好有“603”的一男一女两个,男的叫陶建德,女的叫周万芬。可谓近水楼台,几乎是每一个周六的下午,他们就早早地为我们一家四口各自准备了一把小椅子或一只小板凳,安放到银幕前恰到好处的位置。因为场地限制,四邻八乡的人蜂拥而至,僧多粥少,不这样预先定好位置,到时候就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作壁上观了。来得太迟的人甚至就只能站在银幕反面看了。大人问题不大,关键是我们还有两个几岁的小孩。

  那时候,每个周末之前,两个孩子都充满了期待,每个周六,我们早早吃好晚饭,我用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载着一家四口(大点的女儿坐在前面大杠上,妻子抱着小点的儿子坐在后面的书包架上)意气风发地奔向五六里外的“603”。周围的同事和邻居十分羡慕,因为那年头拥有私家自行车的也是凤毛麟角哦。回来的路上还很激动,一家人沉浸在剧情中……

  在“603”,我们先是看过八个“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后来又看过《青松岭》《艳阳天》《创业》《刘三姐》等等许多国产影片。

  最令人难忘的当属那时候极其罕见的“进口”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它是1930年金日成在中国吉林长春一带从事工作时创作的一部歌剧,1972年在金正日的亲自指导下改编成电影。片中卖花姑娘一家人的命运始终牵动着人们的心,催人泪下的情节和动人心弦的音乐旋律使它成为那时的经典。片中的主要演员洪英姬因此而享誉国内外。她的头像甚至被印在1元面值的朝鲜纸币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印在纸币上的演员。

  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我们一家人还津津乐道于这部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常常情不自禁地“情景再现”――

  在昔日邀请我和妻子参加的那一届学生毕业30周年的聚会上,我在即席讲话中还动情地回忆起当年家住“603”的为我们一家人准备小板凳的往事,还套用毛主席的话表示了感激之情――

  1978年,我们一家要调回阔别多年的老家当涂了。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搬家时带点木竹家具还要打证明随身带着以备关卡检查。当年我和妻子两个人每月工资总共八十多元,全家四口人生活,也没有什么余钱置办家具。我至今还保存着誓节中学和誓节公社分别给我和妻子开的搬家证明,还有誓节竹木检查站开具的“木竹(成品、半成品)运输证”。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我们的全部家当:五斗壹只、棕床厨(橱)弍付(副)、书厨(橱)壹只、办公卓(桌)弍张、床头匮(柜)壹只、箱子弍只、凉床弍张。

  为表达对留下我们一家许多美好回忆的第二故乡广德的情意,我特意编撰了“高湖中学”“独山中学”“誓节渡”“誓节中学”等百度词条,思念时看看“度娘”,往事便立马浮现在眼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