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海南生活  网事

深观察|寨子被“文物保护”了,村民为何不开心了?

近日,我探访了有五百年历史的鄂西土家族典型聚落——××寨,该寨被当地政府列为展示土家族建筑文化的窗口。

距寨2公里处已建成超大面积的游客及转运中心,进村隧道即将竣工通车,寨内也是一片繁忙的建设现场,修路的,安装指示牌的,清理河道的,安装及更换路灯的,修整各家各户庭院的,负责村内保洁的。进寨的广场上,“中国传统村落”的巨大牌匾映入眼帘。

按理说,一个村寨能够得到文物保护部门的肯定,乃幸事一件,因为得到相关部门给的予项目资金及政策支持的可能性较大,对乡村的长远发展是难得的机遇。

但是,我从几位村民的口中得知了“故事的另一面”。一位当地阿姨告诉我,自古寨被列为“文物”以来,这里的任何房子都不准随便乱动,更不用说房屋的外立面装修及改变房屋内部结构了,她儿子去年结婚就因为新房不能装修而与女方家闹得不愉快。

还有,村里不准搞农家乐,不准经营小商店,摆卖土特产也是被禁止的,更不用说圈养什么牛、猪、狗、猫、鸡、鸭、鹅等畜禽了。有人因为偷偷养了三只鸡被口头警告,甚至有的还被罚了钱。

另一位大叔告诉我,自从寨子被辟为旅游区后,寨子里过年特冷清,麻将不许打,鞭炮不准放,往日热闹的春节场景一去不复返。

一位年轻人偷偷告诉我,所谓的“文化展演环节”,其实是移花接木拼贴而成的,绝大部分的表演者是从外面临时聘请的,内容上也并非都是村寨的传统项目,换言之,资本主导下的商业化痕迹明显。

什么是传统村落?什么是文物?文物的主人是谁?

文物作为外来游客的消费品而存在,还是作为当地人维系及持守地方文化的载体而存在?余以为,文物的保护及传统文化的承扬,应该是文物旅游建设规划等部门及当地政府、市场开发主体,当地人及外来游客联合起来的共同行动。

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政府和市场在传统村落保护及开发过程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村民的介入性很小,参与度极低,这势必导致村民利益容易被忽视,像××寨的做法,对当地村民规定“各种不准”,明显存在着驱赶其离开世代繁衍与生存的家乡与故土之嫌疑。

不妨设想,外地游客进入人去楼空的古宅,除了看看旧时的生产及生活用具,瞅瞅墙上简单的文字介绍,天马行空地对当地人及其文化进行遐想,还能做什么呢?这样的古宅缺乏生命力,割断了和原有主人的情感联系,也剥夺了外地人深谙传统建筑及文化的接触与交流机会。某种意义上,这样的古宅是空洞的,抽象的和虚无的,因为缺乏房屋主人的在场,也就没有了情感关系的附着。

总之,对于文物的时代性保护,应该强调文物持有人的深度参与,至少他们的参与机会不能被剥夺,“以人为本”应该具象化为“以当地人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当地的人地关系和人社关系的和谐为本”。

(作者系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语文题 http://www.xinzhiliao.com/sj/dongji/14789.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天津商业大学研究生部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