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男女

推动男女平等的社会合力不断增强 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推动男女平等的社会合力不断增强 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男女共有一个世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将使社会更加包容和更有活力。”5年前,国家主席习在主持全球妇女峰会时,就“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发出倡议,倡导“要以男女平等为核心,打破有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希望越来越多男性参与进来”。

  5年来,我国积极构建男女平等、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广泛宣传先进的性别平等理念,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共同尊重、支持、关爱妇女的良好氛围。

  性别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5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在有关教育的法规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定、修订和评估中,增加性别视角,体现社会性别意识,积极推动性别平等原则在教育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

  2016年,在广东中山实验小蓝波湾学校的一堂性别平等教育美术融合课《我的劳动小围裙》上,一名男生穿着围裙走上课堂、模拟做家务。这堂特别的课,让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男生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也可以穿围裙做家务”“女生也可以穿裤子,留短发,穿蓝衣服”“我们不应该用性别刻板印象来衡量他人”。

  从小培育社会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从源头保障国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全国较早全面推行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工作的城市,中山市在教学大纲方面率先编写了国内首个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导大纲、教师指南、教案汇编,并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性别平等教育体系。

  随着性别平等教育走进中山市课堂,当地社会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明显提高。“有一次,我们创作了一个叫《生男生女一样好》的主题情景剧深入农村宣传表演,看完演出后,一位老人感慨地说:‘生个女儿也很好嘛!’”这句话令在场的广东省中山市妇联罗慧玲深受感动,“乡亲们看后能这样说,说明男女平等观念确实宣传入心了。”

  2016年,中山市被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确定为全国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市,并受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委托,编写《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手册》,将“中山经验”向全国推广。

  如今,已有17个省(区、市)近万所中小学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并通过实践总结出好做法好模式好经验。

  2017年4月,在江苏南京市政府公布的《南京市“十三五”妇女发展规划》中,“在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和项目中增加社会性别和妇女发展相关的项目和课题。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女性学专业或女性学课程,培养女性学专业人才”,被写入其中。

  目前,全国高校已有百余所大学开设女性学以及与女性学相关的课程,女性学课程已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性别意识,传播男女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

  5年来,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未来,我们必将步入一个更加友好、和谐、平等的社会。

  要实现性别平等,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支持。近年来,我国从上到下推动男女平等的社会合力不断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社会生活各方面营造出尊重女性、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进入新时代,为在性别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男女平等的价值理念内化为公民素养和社会风尚,党中央多次重申全党全社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实现将男女平等的价值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出了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马焱研究员表示。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总关于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论述、总结创新实践和鲜活经验,2016年底,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与落实》一书出版发行,更加有效地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的工作实践进行指导。

  长期以来,由于男女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在公共场所女性深受如厕难这一问题的困扰。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在国务院妇儿工委的推动下,2016年,住建部发布新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将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的比例提高到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不仅从男女生理结构和需求的差异角度来体现男女平等,也让公共空间建设更显女性关怀。

  2016年6月,《山东省饭店服务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将性别平等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项目负责人表示,《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将性别平等和两性共同发展纳入企业战略规划当中,如“注意广告及商业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上的性别平等,杜绝有悖社会公德及歧视女性形象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等,对促进企业参与建设有助于增进性别平等和包容性的企业文化意义重大。

  2018年底,民政部、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纠正与法律政策规定、性别平等原则相冲突的村规民约。4个月后,云南省华宁县城关社区表决通过新的《居民公约》。新《居民公约》打破根深蒂固的老规矩,不仅纳入“女儿结婚可以选择留在社区的条文”,还吸纳了男女共同分担家务等条款,成为修订社区规则的范例。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琴注意到,近年来,性别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如“女德班”和女德言论再现,温州等地甚至出现未成年“女德班”;某电视媒体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中男性嘉宾形象引发社会关于“男性应该有怎样的气质”大讨论等。“这些现象被关注报道后,媒体对于性别平等的态度立场鲜明,对侵犯女性权益的事件进行了强烈谴责”,她认为,这彰显出大众男女平等意识在不断增强。“关于男性气质的讨论也有利于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构建更包容多元的性别文化。”

  近5年来,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女子学院特聘教授叶文振深感,针对女性发展的友好型社会文化建设,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到位,更加有力量。

  “特别是近年来,妇联系统网络以及新媒体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妇联组织能够在网络上,将女性的发展面貌、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及时呈现出来,并针对一些阻碍女性发展的言论、事件及时批判,正确引导,对于女性发展所取得的积极成就给予更多肯定和鼓励,这些做法对推动性别平等、营造尊重和关爱妇女的社会风尚起到巨大作用。”叶文振评价道。

  要进一步促进先进性别文化的发展,就要“将先进性别文化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将男性纳入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主要宣传对象中,让各级主要领导、党员率先带头,树立社会性别意识,成为大力支持肯定女性发展、引领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的带头人。”叶文振说。

  “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加强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夯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价值观基础,而且对把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妇女发展领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马焱建议,要将是否坚持男女平等这一中国党的主张,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男女平等价值观念的正面引导作用;营造性别平等事业男女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的社会文化氛围。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全社会共同持续努力推进下,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必将成为人们普遍遵循和认同的主流价值观,最终形成男女两性平等相待、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男女平等的社会意义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