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魅力  生活

李春元:生活节奏古今谈

李春元:生活节奏古今谈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国人不得不放慢生活节奏。这让人想起明清时期,那时,中国人的生活节奏以“朔(初一)望(十五)”为单位,也就是每隔15天有一次集体活动。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了将近600年时间。再往前推,唐宋之际,中国人的生活节奏稍慢一些,以“旬”(十天)为单位,将一个月分为上中下三“浣”,每劳作九天“休沐”一天,这一天洗发浴身,换洗衣裳,“与人交接”,或出门交友,或居家待客,都要面容干净,衣冠整洁。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了400多年。再往上推,周秦汉魏,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又慢了许多,以五天为一个节奏,每劳作四天,休沐一天。依据是我们的先人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每个节气为15天,又分3个“物候”,每5天为一候,每一年72候,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保持一致。即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样的生活节奏持续了近2000年。直至辛亥为止的数千年间,国人始终保持着与大自然同步的生活节奏。中华建立以后,实行西历,以七天为一个单元,每工作六日休息一日,从此,国人的生活节奏与世界同步。抗疫期间的“隔离十四天”,相当于两个星期,一个“朔望”。

  中国人崇尚自然,以天为大。国人的生活节奏也与自然规律保持一致。西周时期颁布的《月令》就是最好的佐证。师范大学教授王尔敏指出:“上古国君敬授民时,载于《尚书》,维系一国生活节奏之一致,为古帝王立国善政。自西周起,行用颁朔制度,施之诸侯,藏于太庙,诸侯每月至太庙行告朔礼,至为庄重。自此颁正朔制度,形成中国君主严肃之象征礼仪,代表政权统绪之实践,对外宗藩关系之凭证。凡三千年,沿承直迄清末。”明清时期,中国人的生活节奏以半个月15天为一个单位,实行的是朔望制度。每逢初一、十五举行集体活动。主要形式一是官方宣讲圣谕,一是民间祭祀关公。宣讲的地点,首都在太庙,今天故宫里的历代帝王庙即是。省会城市在万寿宫,府州县城均在文庙,乡村则在社学或宽敞的庙院。宣讲的内容为皇帝的语录,明朝主要是朱元璋的《洪武宝训》,清朝主要是康熙雍正父子的《圣谕广训》,包括康熙的十六条和雍正对十六条的阐释。在府州县担任主讲的一般是儒学教授、书院山长,有时也有新任地方官员,乡村则为能识文断字的私塾先生或三老豪杰。宣讲时,地方官员和儒学生员都有固定的坐席,其他人或站或坐,自由自在。宣讲活动结束后,还有一项“检举”,参与活动的各色人等都有检举的权利,就是把半个月来发生的好人好事与恶人恶行检举揭发出来,以多数意见为准,分别记录在案,每季度每半年小结,每年总结,将突出的好人好事逐级上报,以便得到朝廷的表彰,该赠匾的赠匾,该立牌坊的立牌坊。民间的祭祀活动也在初一、十五举行,主要是祭祀关公。明清以降,关公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君子形象,忠君孝悌、诚信大义的英雄品格,得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拥戴与崇拜。祭祀关公成为风俗流传至朝鲜、日本和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甚至世界各地。以榆林为例,遍布城乡各地的关公庙,至今都延续着初一、十五谒庙的传统。榆林城内的士农工商都崇拜关公,因为他是中国人信义的象征,因此,无论在蒙古国,在俄罗斯,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都十分认同关公。孔子被国人尊为文圣人,“夜读春秋”的关羽则被尊为武圣人,这是百姓对英雄的敬仰。

  引入阳历和星期制度后,中国的阴历(老黄历)并未彻底废除。农历经过几千年在华夏演化传承,明末清初在帝王的支持下得到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改善修订。从此,国人的生活节奏以朝廷每年颁布的历法固定下来。

  引进西历以后,将传统的过大年以节日的名义固定下来,这就是春节,1913年由总统袁世凯签署的法定节日。时期法定的节假日除星期天外,还有儿童节、植树节、妇女节等。新中国成立后,法定的节假日首先是国庆节、八一建军节、五四青年节,以及三八国际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改革开放以来又陆续增加了植树节、教师节、敬老节等。在民间,西方的圣诞节、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等也开始流行,形成了中国人过洋节,外国人也过中国节的文化现象。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全国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人们的生活节奏开始以工作六日休息一日为节点,后来又以工作五日休息两日为节点。节假日增多,但人们每天的节奏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是“日不出而作,日落而不息”。这样的生活节奏,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与网络的助推下,显得越来越快、越来越紧张,即使有诸多法定的节假日,再加上年假来调节生活节奏,人们的脚步也慢不下来,反而更加忙得漫无头绪。

  今年的春节,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与疫情不期而遇,不得不放慢了脚步。“14天”的隔离期是一个朔望,这样的节奏可以让大家睡到自然醒,可以让大家学会做饭做家务等基本技能,可以让大家冷静思考我是谁等触及灵魂的问题。时期被一批“精英”差一点“彻底消灭”的中医,在此次抗疫中再次获得新生,说真话的人得到肯定,收治患者的超强节奏与封闭、自我隔离的缓慢节奏,共同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变奏曲,人性的与假恶丑得到显现。当大难来临之际,中国政府的处置应对能力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相信此次战疫胜利以后,中国人的制度自信必将更加坚定。

  如今的星期制度依据的是阳历,是因西方宗教而确立,在我国的使用也是为了方便国际间进行沟通。在生活的应用中,相比西历,中国的农历以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为依据,不但科学,更符合国情。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联播先要报时,接着报阳历的年月日星期几,接着还要报告农历几月初几十几二十几,遇到节气,还要特别强调是什么节气。这说明了农历的重要性。

  过去在榆林,有“洗三”的习俗,孩子出生后第三天要请接生婆上门,由她给新生儿。然后是“打听”,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前来慰问,然后是做满月,再然后是过百天,再然后是“过关”“过公式儿”,直至12岁完成一个轮回,才可以“过生日”。然后逐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这就是人生的节奏,生命的轨迹。读了《红楼梦》,人们会知道花也有“生日”,在农历的二月十二日,也就是“惊蛰”节气。中国古老历法曾一次次验证: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蜇……千百年来,发生在中国的历次大大小小的瘟疫都按这个规律始终,传统中医也遵循这个规律据时辨证,黎民百姓遵从这个规律动藏。

  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的生活节奏顺应了自然规律,该藏则藏该动则动,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是如此。人有生命,动物有生命,花草树木也有生命,生命应该相互尊重,才能保持平衡,这是疫情对人类的严重警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