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魅力  生活

透过80后小时的记忆90年代农村生活写照 重温“三农问题”

透过80后小时的记忆90年代农村生活写照 重温“三农问题”

  小编出生于80初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现已奔四,历经80、90、00、10四个时代。从而见证农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小编就通过几组老的照片来重温一下:

  农村孩子聚在一起吃饭的场景,虽然平淡如水,但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挂着开心的笑容。那时候虽然日子过得艰苦,但人们依然活得很知足、开心、幸福。

  一位老爷爷给打着光的孙子喂饭吃。父母老人一旦有好吃的,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妈妈把不可多得的饭菜留给女儿吃,女儿端着大碗开心地笑了,妈妈在一旁也露出了笑容。儿女能吃饱穿暖,是父母这辈子最大的心愿。

  农忙的时节,父母们基本上都是在干农活的地方草草地解决饭局,有时候一碗面汤、有时候一个面饼、有时候一个窝头足矣。。。。。。

  综上就是90年代我国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那个年代,我们农村人过着日愁三餐,夜愁一宿的艰苦日子,经常吃不饱穿不暖。虽然清贫但大伙儿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生活是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因此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于2003年党中央正式将“三农问题”引入正式工作报告,并随之迅速成为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下面林梓源农业的三农达人就和大家一起重温一下我国提出的三农问题吧!

  三农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出现的几个重要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这三个问题的统称即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最早由经济管理学博士温铁军于1996年正式提出。

  农民:是指中国党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后,与城市居民形成对称的二元国民的弱势群体。占我国总人口近70%。非指自然意义上居住在农村,并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业劳动者。其划分的标准并非产业,而是以父母的户籍为唯一标准划分的群体。

  农业: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场、山林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产业群的总称。与产业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其生产过程受自然资源制约,具有天然的弱质性。二是产业链条中断,农业只指其中间的生产环节,产前、产后环节则不属农业范畴。它是二、三次产业的基础产业,居民生存的原产业,农民的主产业,20世纪末,其创造的GDP占整体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以下。

  农村:是指人口集居的城市的城区以外的广大国土地域。即人口集居远低于城镇的乡村,国土承载的公品价值量极低的地域。 问题:是指系统中不相匹配的环节或子系统。即与环节和子系统在运动中不相匹配的外在表现。或者说是系统中某一环节或子系统存在状态与其他子系统或环节差距的描述。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三农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它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问题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解决起来规模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新中国建国50年,许多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罢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老卷的农村生活
  • 编辑:程成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