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魅力  美食

投票 关注民生与创想自贸港 我们一直在行动

投票 关注民生与创想自贸港 我们一直在行动

  随着赛程的推进,为了让参赛人员更好地展示参赛项目,9月21日上午,组委会特邀请深圳市南山区惠民综合服务社的督导团队为参赛人员进行了第二次培训,课程以一对一辅导形式开展,培训结束后,老师们组织参训人员展开头脑风暴,积极展开讨论。此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参赛人员PPT制作水平、提升方案撰写能力。

  本次大赛由三亚市民政局指导,三亚市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心、三亚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承办,以“推动和激活三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宗旨,号召社会组织、高校学生、爱心人士及团体踊跃报名。9月16日共收到15家参赛单位、两个高校共计42份参赛项目材料。项目涉及“海洋环保”、“无废城市”、“呵护儿童”、“关爱长者”、“赋能乡村”等领域,为了实现决赛项目的社会价值、凸显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逻辑性和可持续性,组委会特邀深圳南山区惠民综合服务社理事长及督导团队,三亚市社会组织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李春玲组成组成复核专家组,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所有参赛项目进行综合打分,筛选出十个项目进入决赛环节。

  本次大赛分为“网络投票+专家评审”两个环节,其中网络投票占总分值的20%,专家评审占分值的80%

  此次创投大赛设立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其中,金奖奖励1000元/名,银奖奖励600元/名,铜奖奖励300元/名。决赛路演当天未获得奖金的项目给予参与奖证书及礼品一份。

  另外为鼓励积极参与本次大赛的人员,所有报名参赛人员均可获得由三亚市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订制的笔记本一本。

  该项目主要是在每年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与全市的热点宣传主题结合,项目实施地在天涯区西岛小学。通过在校园开展活动宣传海洋生物保护的知识和意义。因为与“世界海洋日”宣传活动相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整体社会效应。项目负责人采用游园体验的形式开展,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参与性很强。

  该项目以机关干部、企事业职工、社区居民、在校师生、市民游客等为受众,结合图文、影视、动漫等丰富的宣讲形式,以“无废城市”中“禁塑”、垃圾分类、绿色生活等板块为重点宣讲内容,以三亚全市全域为范围开展巡回宣讲,大力普及“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和意义,倡导“垃圾分类,绿色消费”。宣传渠道采用线下宣讲、线上宣传,矩阵式传播。项目采用可持续化发展模式,面向全市居民,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发挥我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助推“无废三亚”绿色发展!

  “呵护成长”儿童“五防”安全教育,是基于尊重儿童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权利,打造参与式、研讨式、自助互助式的安全教学课堂,让所有孩子,都可以获得应有的系统化的安全知识体系教育。项目课程包括“防性侵”“防拐卖”“防校园侵凌”“防意外”“防自然灾害”5大模块课程。项目拟在天涯区马岭社区实施,专业性和目的性明确由机构选派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进行授课,项目的使命是:赋权儿童·安全而快乐;立己助人·携梦而飞翔。项目分为校园、社区、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响应政府和社会的需求,课程体系系统化,针对性、科学性强。

  本项目旨在对因脑卒中致残的患者及家属提供预防知识和技术培训、居家康复知识培训、日常的探访、宣传的方式,引导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关注脑卒中的相关知识。让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属护理压力;使家属掌握脑卒中预防的康复知识,提高家属居家护理的技能、为患者居家康复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本项目主要通过常规性服务、兴趣类服务和成长类服务来丰富长者的生活,同时搭建沟通平台,帮助长者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在丰富长者生活的同时还能提高长者的人际交往。项目服务模式丰富,目的性和专业性强。也是响应社会的一大问题。

  本项目主要为辖区内精神康复患者提供专业的社工服务,精神康复者由于病情的影响,表现出对事情提不起兴趣、无事可做,常有消极的自我认知和低自我评价,大部分康复者与外界接触较少。本项目从海南特色美食出发,以“海南传统美食”作为项目主题,通过制作传统食物,增强康复者的动手能力,提高生活技能,改变消极的自我认识,提升自我成就感;搭建康复者之间、康复者与其他家属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增加康复者与外界的接触,展现积极正向的能量,从而减少社会对精神康复者群体的偏见,让更多的人正确看待和认识精神康复者群体。

  该项目针对南山湾区域乡村,以南山村侨城公社为基点,以乡村众创平台为模式,放大众创活动,对村民、新农人进行培训,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通过开展乡村创业、文创等培训活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南山村落地落实,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搭建全域协同的创新平台,举办乡村赋能系列活动,完善乡村人才培训体系,特别是丰富村庄的儿童教育,免费开设村庄绘画、朗诵、舞蹈、英语小课堂。

  项目以留守儿童服务作为切入点,在天涯区育才镇马亮村、龙密村开设“益成长学堂”服务,结合周末和长假期为辖区留守儿童搭建一个“益成长、义成长、一起成长”的成长学习平台。通过整合资源,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以“社工+志愿者+爱心人士”的联动服务模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成长类服务,促进其多元发展。项目旨在通过“社工+志愿者+爱心人士”的联动服务模式,建立村居教育与学校、家庭教育衔接互动的长效机制。项目通过打造“益成长学堂”的服务模式,呼吁更多人积极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项目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项目通过整合多方资源,结合辖区村委会、辖区爱心人士、志愿者、大学生等力量,发动多方联动力量来促进辖区村居民、社会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成长与发展关注度的提升,并且愿意付诸于行动力关爱留守儿童的良性互动。

  “阳光一小时”,全称“阳光一小时一一爱的陪伴”行动,是集聚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关爱儿童的行动,具体是根据三亚市育才生态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特殊儿童的需求,让社工与志愿者成为他们的倾听者、学习引导者、成长解惑者、快乐互动者,倾听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想法和困惑,帮助他们寻找答案,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温馨有爱的环境。项目重点服务于育才生态区近60名特殊儿童,三亚希望社工将以专业服务专业技能走进这些儿童当中,同时集聚和呼吁社会爱心力量,共同参与到行动中来。行动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陪伴对象,呈现的不同需求以及紧迫程度,采取进一步行动,根据具体需求,主要侧重对儿童的关爱陪伴、自身建设、社交支持、心理情感交流等方面展开服务,以“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定时定点服务与陪伴,以取得服务的精准化、高效化的效果,为儿童健康成长助力。

  为了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和维护学生的人身安全,此次项目依据未成年人校园保,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校园暴力的知识普及,培养未成年人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思想与意识,让未成年人面对校园暴力时学会及时采取正确方式进行应对,提高未成年人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该项目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强,在三亚市内各区学校进行帮助与普及,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并邀请三亚学院社会工作学专业与法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作为团队项目指导,吸纳社工专业与法学心理学专业人才作为团队的志愿者与参与者进行项目的共同建设,增强项目的专业性与实施力度,不让校园成为青春的一道“伤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