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生活  网事

我本儋耳民br九死南荒吾不恨

  1097年的7月,穿过琼州海峡的苏轼,踏上了海南岛的西北海岸线,终于抵达儋州。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怀着痛失爱人的伤感,面对61岁之后的迷茫未来,他写下了这首自称“戏作数句”的长诗。宋代不杀士大夫,对付苏轼的办法,就是将他流放至蛮荒的海岛,在孤独中受尽而死。

  韩国强的书房里,摆着两尊白色的苏轼塑像。一尊由石膏制成,苏轼着长衫高冠,脚蹬步履,面容中尽是自信。这是苏轼来儋州之前的装束。当过的老师,写过《赤壁赋》,修筑苏堤的苏轼,一纸《水调歌头》名动京师。

  另一尊塑像却低调得多,白瓷制成,尺寸也要小上一大截。带着斗笠的苏轼,脚蹬木屐,露出脚趾,粗布衫稍稍挽起一角。这是来到儋州的苏轼。“他被流放至此,缺衣少食,在当时几乎是另一种‘’。”在韩国强的眼中,苏轼的人生,也如同这两尊截然不同的塑像,让这位中国苏轼研究协会常务理事心动不已。

  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坐牢103天,濒临砍头的边缘。多亏宋太祖赵匡胤当初定下的“不杀士大夫”,他才免于一死,却开始了之后流连贬谪的人生轨迹。

  被贬广东惠州期间,苏轼的第三位夫人王朝云病逝。坦然接受的苏轼,作了一首《纵笔》:“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轻打五更钟。”洒脱的诗情,却被宰相章惇认为“如此快活”,最终遭贬儋州。

  临别时,全家,苏轼云:“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7月抵达儋州时,回顾几个月来沿着海南岛西北海岸线的旅程,苏轼更是挥洒诗情:“四洲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这种心态上的调整,无惧人生困境的,成了后人苏轼的原因之一。“苏轼面对困境时,也曾害怕过,却仍然勇敢面对,从中得到了人生的,并且把这种留在了诗词中,成为后人永远的宝藏。”韩国强把斗笠木屐的苏轼塑像摆在书架最显眼的上方。

  中和镇是儋州的故城,在1921年之前,一直是儋州的主城区所在。临近北门江的小镇,盛产渔获,做法也与众不同。

  其中一道碳烤酒煮生蚝,更是难得的美味。将生蚝用酒煮过后,放置炭火上炙烤,百年前的苏轼尝过之后,也曾发出感慨:“无令中朝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特地嘱咐儿子苏过不要声张,担心这道美味被朝中人士得知后,争相来到儋州与父子俩抢口福。外人眼中的南荒之地,在苏轼的眼里,竟是可比苏杭的天堂。

  “其中的缘由,不止是苏轼乐观的性格,更是他亲近百姓的处事风格,帮助他适应了儋州,也收获了儋州人民的爱戴。”原儋州市政协副李盛华分析道。

  在中和镇的西南角,有一口古井。这口井,被称为“东坡井”。初到儋州时,苏轼深感此地百井皆咸,百姓只能从沟渠中取水,痢疾热病层出不穷。就连苏轼喝茶,也只能来到北门江取水饮用。不久,他与友人黎子元等,带着众多学生来到早先选址的天庆观,耗时数日挖出了一口淡水井。百姓终于喝上不带咸味的井水,传染病的发生也减少了,水井因此得名“东坡井”。

  “当时的儋州,经常出现汉人少数民族群众的事情。苏轼得知后,由于贬官无法,便托儿子苏过撰写一篇《论海南黎事》,提出民族平等与自治。”李盛华介绍。

  公元1100年,苏轼获诏北归。消息传遍儋州城,上百位群众自发送行。感念三年来的朝夕相处,苏轼留下一首《别海南黎民表》,依依不舍而去。

  近千年之后,苏轼给儋州留下了什么?对于东坡书院的售票员韩初冬而言,他几乎给了她一个名字。“我是中和镇人,镇上有一个规矩,但凡街边的商铺房屋,一定会贴上自己拟文撰写的对联。”韩初冬的名字来源于父母,可是名字中的这份诗情,来源于苏轼。

  曾任海南省委的许士杰在参观东坡书院后,写下《载酒堂》一诗:“边陲野岭脱蛮荒,全赖东坡文德长。足食丰衣民气顺,遂成诗海与歌乡。”而他的另一句诗,更是为韩国强等研究苏轼文化的专家所称道——

  “苏轼为儋州留下了诗乡歌海的底蕴,他来儋州之前,儋州百年间无人中进士,他培养了第一位进士符确,也为海南培养了第一位举人姜唐佐。”李盛华介绍,苏轼将学风带入儋州,海南,“并且为当地教授医学,农学知识。”

  《琼台纪事录》甚至记载:“宋苏文公之谪儋耳,时道,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有了苏轼三年的居儋岁月,这座千年古郡,才不负诗乡歌海之名。

  公元1100年6月,苏轼乘商船离开海南,回望身后的海岸线,看着远处摇晃的渔火,不禁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第二年的7月28日,途经常州的苏轼病逝。临终时喊来家人,念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撒手人寰之际,心中仍然挂念的地方,才是“万里真吾乡”。

  2015年2月,儋州启动了东坡诗词大赛,活动历时两年,共有129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报名参赛。

  为了准备此次大赛,组委会录入了苏轼的3294首诗词。赛事方表示,苏轼的诗词历经千年,依然为人称道,几乎人人能够,举办诗词大赛,正是基于苏轼在群众中的深厚基础。

  大赛进入第二季度,来自海口年仅11岁的周得,在比赛中背诗550首,夺得季度冠军。第二季度比赛进入前六名的选手中,有2位来自省外。

  比赛进入第三季度,记录再次被打破,来自儋州中和镇的海医学生黎冠花,以685首苏轼诗词的成绩,在上千名参赛选手中摘得桂冠。

  在最终的决赛中,从事导游工作的曾凡玉夺得本次比赛的总冠军。“我爱苏东坡先生,我爱海南,我爱儋州”,如同曾凡玉所说,苏轼蕴含着乐观与智慧,千年之后,如同一位永不过气的偶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