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生活  楼市

青岛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 已有400万余人受益

  惠及全市所有区(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青岛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记者近日从市卫生健康委获悉,目前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我市所有区(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延伸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2018年提供远程服务4.5万次。青岛市积极深化医改,推动基层“补短板、增能力、转模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70%用于医务人员激励

  据了解,为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增强基层发展动力,我市完善了财政保障政策。区级财政统筹安排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经费,承担中心村卫生室运行经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补助经费、基层全科医生津贴、符合条件的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以及加班、值班、夜班、下乡等补助项目,乡村医生每月基本药物补助标准不低于1000元。人员经费按照同类事业单位人员经费标准安排,区级财政补偿占比60%至100%不等。

  此外还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多部门联合出台《青岛市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基层自主确定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从收支结余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中分别提取60%、70%用于医务人员激励。

  在推进人才使用机制改革方面,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乡村医生身份成为镇(街道)卫生院职工。推行“县管镇聘村用”管理机制,开展乡村医生订单式定向培养。

  在完善人员激励机制方面,高级职称技术岗位增设6%(其中正高3%),基层高级职称占比达到11%。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待遇在国家补助3万元的基础上,市财政每年再补贴1.5万元,培训合格的可直接聘任中级职称。对硕士以上、规培合格的住院医师以及全科医生等基层紧缺专业人才,可采取面试、降低开考比例或划定合格分数线等方式公开招聘。

  “防、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已有400万余人受益

  据悉,我市完善基层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开展基层标准化建设。2018年全市投入3.5亿元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院和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识标牌,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知。

  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规范管理,开展社区医院建设工作,2019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50万元扶持50个基层特色专科。

  在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在手机、电脑等终端上实时监控疫苗的储藏温度、出入库和使用等情况。推进智慧医疗建设,西海岸新区打造智慧医疗全科中心,通过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整合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医疗信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据等,提供全方面健康服务。

  在强化医养结合方面,2012年建立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模式,2017年又将失智老人纳入保障范围,实施升级版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长期护理保险为支撑,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提供“防、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已有400万余人受益。借助社会力量搭建居民健康与智慧医养大数据平台,实现健康数据监控、个人定位管理等。

  二级及以上医院为基层家庭医生团队预留20%的专家号源

  我市转变基层服务模式,提高基层服务吸引力。在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方面,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纽带,实行基本公共卫生、医保门诊统筹和居家医养签约“三约合一”实名制签约服务,设立了42元的基本公共卫生补助资金、58元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医保支付项目和3个档次(20元、100元、200元)的收费服务项目。实施“三高共管”,将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患者“三高”人群纳入统一的监管系统和信息平台,建立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体系,形成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同时完善基本药物供给政策,免费提供二甲双胍等7种基本药物。

  建立“三级协同”运行机制,打通三级医院、区(市)级医院、基层机构三个级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同诊治通道,实现机构间处方共享、全科与专科相结合,患者在基层就诊后,上级机构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患者诊疗信息,对治疗方案提出指导意见,同时为基层高危患者建立到上级医院就诊的绿色通道。实行慢病分级管理,其中城阳区自2019年3月试点以来,仅试点街道已实现在管“三高”慢病患者10867人。

  在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方面,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经费达到56元,为常住居民提供14项免费服务。升级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增设质控管理模块,开发“青岛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系统”,创新信息化绩效考核方式。2018年,青岛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第三方调查服务对象满意度达到97.5%。

  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方面,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系统并推广信息化签约,实现家庭医生、公共卫生、医保“三网”互联互通,手机APP签约、移动查体车查体和家庭医生随访上门服务等数据即时传送。患者可通过家庭医生预约上级医院专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为基层家庭医生团队预留20%的专家号源并提前2天发放至基层机构。

  去年378名城市医院医师支援卫生院

  我市整合优质服务资源,激发县域服务活力,积极探索医共体建设模式。依托县镇村一体化管理,青岛市三区三市全面推开了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市已建成17个县域医共体。其中,紧密型医共体9个,在人事、财务、资产、业务、药品、耗材等“六统一”方面进行探索。全市推广“即墨模式”,即以“县域医共体+医保按人头付费”改革为核心,将统筹县域内参保居民医保当年筹资总额扣除5%的风险金后,以医共体为单位,按其服务辖区总参保人数预算拨付给医共体统筹使用,实施全人群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综合防治,构建整合型服务体系。

  积极打造县域集中资源共享中心,围绕医学影像、远程医疗、检查检验、病例诊断、消毒供应等方面,建成了11个集中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积极开展“三下三强”活动,开展以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专家下乡和强基层、强队伍、强服务为主题的“三下三强”活动。2018年,共选派11名三级医院医师到中心卫生院担任为期两年的业务院长、378名城市医院医师支援卫生院。

  去年全市基层诊疗量达到50%

  目前,基层人才待遇得到提高,队伍进一步壮大。通过“县管镇聘村用”,乡村医生订单式定向培养等举措,已有97名镇聘合同制乡村医生在村卫生室执业,享受镇(街道)卫生院职工同等待遇,有60名定向培养医学生享受二免一补待遇(免学费、免住宿费、每年6000元生活补助)。2018年,全市新增基层编制145个,新进在编人员347人。

  基层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患者就医更方便。2018年全市101所镇(街道)卫生院和41所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标准,61所卫生院完成了“优质服务基层行”等级评价,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社区医院建设试点范围。远程医疗服务覆盖所有区(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延伸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2018年提供远程服务4.5万次。

  基层服务模式逐步转变,服务更贴合需求。2018年,全市已建立家庭医生团队1664个,常住人口签约322.7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和城乡计生特殊家庭签约实现全覆盖。累计为“三高”人群开具免费药物20余万盒,减免费用120余万元。家庭医生提供预约上级医院专家的服务,通过预约,患者单次就诊等待时间从平均3小时缩短为平均45分钟。即墨区医防融合进一步加强,2018年糖尿病规范管理人数34442人、规范管理率84.33%,高血压规范管理人数86832人、规范管理率84.37%,较危险的三级和二级高血压患者管理数占比较2017年均有所下降,高血压患者住院人次较2017年下降8.3%,老年人体检时三级和二级高血压患者占比较2017年下降均超过10%。

  基层机构活力得到激发,分级诊疗效果初步显现。通过“三下三强”活动,2018年全市上级牵头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人次增长16.8%,基层诊疗量占比较上年增加2.5个百分点,达到50%。即墨区实施医保“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政策以来,引导医疗机构有效配置资源、合理施治,2018年,牵头医院平均住院日8.45天、较2016年降低5%,乡镇卫生院经医共体内下转120余人次、上转300余人次,医保基金收支差距缩小,2018年基金超支金额较2017年下降了56.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