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海南网事

做好垃圾分类“绣花功”

  张成林

  近来,垃圾分类正在成为“新时尚”,为做好分类工作,各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喜的是,海南最近又有了新动作。近日,省新闻办发布《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制定了全省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并明确将从明年10月1日起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不按规定投放者将被处以罚款。由最初倡议引导,到厘定标准,再到强制罚款,这一变迁说明分类乃大势所趋,但同时折射出分类之难。

  不少人觉得,垃圾分类不过是家门口的小事,操作起来并不难,不过是多走几步路、多花点时间的问题。可这小事虽小,难在坚持。多少人嘴上说着分类千般好,可一出家门,垃圾袋便“泥沙俱下”,一投了之。事实上,分类之事一点也不小,背后不仅牵着民生,连着文明,还影响生态环境,是不折不扣的“综合体”,考验着人们的治理智慧。也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着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多次就垃圾分类作出部署。可由于垃圾分类关联大、系统性强,不少地方面临着“难解难分”的尴尬。破解这一尴尬,就要保持耐心,多做“绣花功”。

  “绣花”,讲究构图布局,需早做谋划、系统构思。分类工作看似简单,却关联着居民习惯的养成、分类知识的普及、基础设施的完善等诸多方面。也因此,推进分类工作,不能一阵风强推,也要像“绣花”一样,打好“提前量”,循序渐进,系统谋划。上海之所以在分类上走在前列,就在于提前做了大量“热身动作”,比如,居委会深入基层,主动给居民送分类“三件套”,诸如此类的细致工作为垃圾分类做了有益铺垫。当前,《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发布,确保了生活垃圾分类有规可循,正是提前谋划的体现,在此基础上,需更进一步对全省垃圾处理及分类工作进行充分调研、周全谋划,确保垃圾分类稳步有效推进。

  “绣花”,讲究针法,一针一线、一孔一眼,只有细致入微,才能勾勒出姿态万千的图案。垃圾分类固然好,而不分类的理由千千万,有的知识欠缺,不懂分类;有的素养不够,不愿分类;有的设施不足,没法分类……为此,垃圾分类就不能大而化之“粗线条勾勒”,而要善画“工笔画”,像“绣花”一样,追求“精”和“准”。为更好推进分类,海南正按照“四分法”加快垃圾投放点、收集点设施建设,类似的有针对性的分类举措多多益善。作为系统性工程,垃圾分类牵涉方方面面,每一方面工作的推进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万万不可急于求成,而要拿出“绣花”功夫,把工作做细做实。

  “绣花”,不是印花,不能批量生产,需要“量图施针”,垃圾分类同样如此。不同地方、不同区域的垃圾分类,面临不同情况、不同问题,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分类工作,既不照抄照搬他人经验,也不搞“一刀切”式的简单执行。举例来看,同样是垃圾分类,城乡之间差别很大。与城市相比,乡村分类面临着地广人稀、垃圾分散的特点,因此,农村垃圾分类就要结合乡村实际、居民生活习惯等,采取更接地气的分类方法。小至小区小巷,大至城乡之间,垃圾分类的难点、堵点各不相同,唯有深入捕捉问题短板,细察文明、设施等各方面不足,才能对症施策,收取事半功倍之效。

  无论是意识的养成,还是设施的完善,抑或理念的普及,都绝非朝夕之功,这也决定了垃圾分类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必须多保持一份耐心,做到久久为功、常抓不懈,万万不可一阵紧、一阵松,或者风过一阵、流于形式。当前,海南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提上日程,相信,只要各方同心协力下足“绣花功夫”,就一定能够推动垃圾分类从“强制”走向“自觉”,从“被动”变为“主动”,为居民营造更加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
热网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