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海南民生

海南各产业的第一个“五年”(组图2016年1月3日

海南农业生产超全国水平

海南工业化进程

国家改变海南,海南建设国家

学习榜样“桃万乡”

1956年,海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某些重要指标,如粮食总产量指标等就提前一年完成或超额完成。至1957年底,海南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有关“广东省海南行政”的历史资料显示,“一五”计划期间,我们国家对于怎样实行计划管理,毕竟还缺乏经验。从国家层面来说,重视宏观经济活动的计划控制、重视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基本建设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等,都对当时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五”计划末期,这种仿照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缺点就逐渐出来,企业没有自主权,许多本来企业也可以办而且也应该办的事,则不能及时办;另一方面,大大缩小了市场范围,不利于根据市场需要调节和发展生产与流通,并且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发展工业“增产节约”

“合作化”是什么?是“合作社”吗?经历过“一五”计划的90多岁老冯栋回答:是,又不是。

“一五”期间,海南农业生产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在连续两年遭受涝旱灾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仍然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发展。但《海南史志》记载,“海南农业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压力仍然很大。”

“互助合作化一开始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后来弊端就出现了,不能调动个体生产的积极性。”后人评价那一段历史,“一五”计划时期,是“合作化”描绘最美蓝图时期。

史料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海南国民经济的基本建设投资达1.75亿元,平均每年投资3493.42万元,其中工业投资2000多万元,农林水利投资3000多万元,交通邮电投资6000多万元,文教卫生投资600多万元。5年内新建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3个,共投资5404万元,约占全部投资的30.94%。5年内新建扩建工业企业47个。5年间,海南全区建成连贯海榆中、西、东线的公网,全岛所有市县均已通车,大大改变了交通落后的面貌。特别是横贯五指山区全长296.6公里的海榆中线公,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条件。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和恢复的工矿项目有47个,其中6个中小型糖厂的建成,为海南发展制糖业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在投资农田水利建设方面,5年间新建大小水利工程共12万项。

“一五”计划时期,我们国家的商业体制由原来的高度集中改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广东省海南行政对国营商业实行商业行政部门与企业部门区、县管理制度。“一五”计划时期,广东省海南行政根据国家和广东省的,对重要农副产品实行了统购、派购和议购的政策。

行政体制上,海南的工业管理从商业中分出来,后又与手工业局,作为对第一产业和本产业提供的产品(原料)进行加工的部门(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的第二产业逐渐发展壮大,也由此了海南工业化进程。但是,海南“一五”期间发展的工业,主要是食品、饮料等轻工业,基础工业还十分落后,仍然是广东省工业最落后的地区。

通过秋收和冬种实践,桃万乡组织起来的农民尝到了互助合作互利互补的甜头,便确定将临时互助组改为常年互助组。桃万乡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出现,为陵水县农民走互助合作化树立了榜样。到1954年开春,全县组织互助组有328个,参加农户1971户,占总农户的9.7%。

总之,“一五”时期海南工业极其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工业生产发展的速度和取得的成就,是海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5年里,电力增加6倍,食用植物油增加31.6倍,食糖增加2.4倍,酒增加1.36倍,原盐增加1.14倍,炼乳增加16.5倍,汽水增加5.6倍,糖果增加6.5倍,饼干增加2.7倍;不仅恢复和扩大了原有的工矿企业,而且建设起一大批新的工矿企业,至1957年,全区工矿企业162家,比1952年增长4.63倍。

海南交通运输业也在“一五”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新建和修复的公达1791公里。1957年,全区公通车里程达3156公里,比1952年增长137.11%。全区20个市县均有公直达。

1953年开始海南对所有企业分批进行整顿,主要是清产核资,建章立制,至1955年结束。海南“一五”计划期间,每每有鼓舞的各种工厂成立、建成投产。如各类矿厂、食品厂、盐场、针织厂、绳缆厂、造船厂、电厂、榨油厂、糖厂、酒厂、砖瓦厂、农机厂、水泥厂、天然橡胶浓缩胶乳加工厂、罐头厂、骨粉厂、藿香油厂、香茅油厂、粉丝厂、农具厂等等。甚至还成立海南鸟肥公司,组织开采西沙鸟粪。1956年10月,《新海南报》报道,海南岛大量生产浓缩胶液,填补中国橡胶生产这一空白,在此之前,中国所用的浓缩胶液全部靠进口。

那是热火朝天的年代,有各种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案例,如1956年2月响应全国总工会号召,全区90%职工参加了各种竞赛活动。《海南工业志》记载,以节约原材料、提高质量、安全生产和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帮后进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发动职工讨论制定增产节约计划,针对企业存在原材料缺乏、生产任务不足的困难,千方百计寻找增产节约的途径;大力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合理化等,为海南完成“一五计划”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史料记载,“一五”时期,海南区党委和海南行署投入巨大精力发展农业生产。到195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75亿元,比1952年增长42.66%,年均增长8.55%,均超过全国25%、4.5%的水平。5年间,全区增加耕地面积111万亩,兴修水利灌溉面积2824万亩。按照国家下达海南“一五”计划指标,粮食、甘蔗、芝麻等农产品在1956年就已超额完成计划。

1956年春,陵水县在桃源示范乡创办第一个高级农业合作社,接着全县掀起办高级社。1957年冬,农村开展整风社教大辩论,通过社教,全面落实耕牛、农具折价入社。椰子、槟榔树大量折股入社。自此,集体经济成为全县农业生产的新体制。

土改结束后,海南农村工作重心立即转上有序的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互助合作化,是当时中国广大农民从私有制集体所有制的过渡。具体分两步走,先组织生产互助组,进而办农业合作社。

显然,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的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职工的工资和农民的收入也迅速增长,社会购买力逐年提高。1957年,海南全区社会商品零售额达2.74亿元,比1952年增长61.3%。

海南同全国一样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那时海南在广东省管辖下,叫做海南行政。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等要进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要大规模进行,农垦、“合作化”等了历史舞台。海南在全国建立“计划管理体制”大潮流下,一切计划管理权限集中到了中央和大行政区。

陵水县集体所有制了海南农业新的历史时期。土地评产入股分红、耕牛、农具定值付息(或折股分红),劳力按劳取酬;后来到了高级阶段,取消土地分红,耕牛、农具一律折价归社,实行统一管理经营,按劳分配。

1954年2月15日,经历临时和常年互助组两个阶段实践的桃万乡第一个常年互助组和另一个常年互相组,又率先宣布成立陵水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通过一年实践显示,农业合作社比互助组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是年农业社粮食增产,农户增收。

1953年秋,以桃万乡(位于今天陵水黎族自治县椰林镇桃万村委会)为试点,引导十户农民以换工形式组成临时互助组。

五年投入海南1.75亿元

1955年5月竣工的嘉积大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